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医史文献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规律

    王屹菲;黄湘宁;毛舒心;王霞;喻嵘;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国家中药复方专利进行用药规律及配伍分析,为临床选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及参考。方法: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网站检索治疗PCOS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Excel软件对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中药系统聚类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并获取各中药的拓扑学属性数据。结果:共纳入97项治疗PCOS的中药复方专利,涉及358味中药,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二经为主;高频中药有香附(38次,39.17%)、当归(33次,34.02%)、菟丝子(30次,30.93%)等,常用对药有“当归-白芍”(支持度18.56%,置信度83.33%)等,常用角药有“熟地黄-淫羊藿-当归”(支持度12.37%,置信度83.33%)等;系统聚类将频次排名前30味中药分为6组,其中含两味及以上中药的聚类有3组;挖掘的新处方为:熟地黄、香附、菟丝子、当归、茯苓、淫羊藿、巴戟天、丹参、益母草、女贞子、枸杞子。结论:治疗PCOS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多具有补肾益精、疏肝养血、理气健脾、祛痰化瘀等功效,与PCOS的病因病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其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PCOS及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用药配伍选方思路。

    2023年02期 v.24 119-12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33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傅青主女科》辨治眩晕学术思想探析

    于倩;付姝菲;曾粤睿;封鑫宇;

    《傅青主女科》中与眩晕相关的论述分散于17篇,记录和体现了傅青主治疗妇人眩晕的学术思想。傅青主认为气血亏虚是妇人眩晕的根本病因,实证或可兼瘀夹痰,治疗时注重妇人体质,谨守病机,多使用生化汤加减化裁。通过对《傅青主女科》中与眩晕相关的论述进行分析,从中探求傅青主对于眩晕的辨治规律及用药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诊治思路。

    2023年02期 v.24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7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痢疾的用药规律

    赵睿;王毓麟;刘烨楷;蒋璐剑;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治疗痢疾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痢疾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并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痢疾方剂数据库,利用其所包含的关联规则、熵层次聚类算法等数据挖掘功能,归纳治疗痢疾方剂的核心中药、组合规则及新方。结果:共筛选出463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262味,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有38味,如木香、黄连、陈皮、当归等;常用药物组合7对,陈皮-木香、木香-槟榔、甘草-木香、黄连-木香、当归-木香、木香-枳壳、当归-白芍;1个新处方,即木香-槟榔-枳壳-陈皮-茯苓-白术。结论:治疗痢疾的核心用药多味辛、苦,性温、寒,主入脾、胃经,用药思路为“行气导滞”“苦寒清里”“健脾化湿”。

    2023年02期 v.24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4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浅探《妇科玉尺》学术思想

    吴芋蒨;雷磊;

    《妇科玉尺》为清代沈金鳌所撰写,分为六卷,“求嗣”“月经”“胎前”“小产”“临产”“产后”“带下”“崩漏”“妇女杂病”九篇。本研究着重从求嗣、月经胎产及带下三个方面论述,在求嗣篇中,沈氏强调“男养精,女养血”,受孕怀胎的方法与时机;月经、胎产篇中沈氏传达了重视脾胃,经胎产病宜常用四物汤,提倡小产前三月堕者,再次妊娠宜调养保胎,注重产后调护的思想;带下篇中重视肝脾。各篇皆重视脉法。《妇科玉尺》承前朝女科精华,启发后世女科名家,为现代妇产科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宝贵参考。

    2023年02期 v.24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5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针灸治疗学》分析神功能障碍性疾病用穴规律

    何达;林钰;黄钰蘅;童伯瑛;游世晶;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神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取穴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以提供针刺治疗神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基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的经验医案为模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针灸治疗学》针刺治疗神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取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11.77%);使用穴位频次最高的经脉是督脉(28.44%);选穴部位多以头部(30.39%)、下肢(27.45%)、上肢(23.53%)为主;在特定穴使用方面交会穴(22.22%)使用最多;聚类分析得出针刺治疗神功能障碍性疾病常用穴位配伍有A1类百会-内关,A2类水沟-太冲-神门-印堂-丰隆-四神聪-足三里,B1类百会,B2类内关,B3类水沟-太冲,B4类神门-印堂-丰隆-四神聪-足三里。结论:基于《针灸治疗学》治疗神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取穴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为主,多使用头部穴位,穴以交通多脉为纲,伍以调脑神、调心神为要。

    2023年02期 v.24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4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灸法干预癌性疼痛的选穴规律研究

    黄碧春;何玲玲;杨柳;王历刚;圣夏;邱吓花;陈柳茵;王雅娇;林桂娇;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灸法干预癌性疼痛的选穴配伍规律,为癌性疼痛患者的灸法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7个数据库中灸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8月12日。采用Excel软件对穴位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统计学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对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文献60篇,共涉及全身58个腧穴,最常使用的5个腧穴依次是:阿是穴、足三里、关元、神阙和中脘,最常用的经络有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关联规则表明,灸法干预癌性疼痛常用的腧穴配伍有足三里-阿是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结论:灸法干预癌性疼痛取穴经脉主要以任督二脉、胃经、膀胱经和脾经为主,其中以阿是穴、足三里、关元、神阙和中脘为腧穴组方核心,为灸法干预癌痛的取穴、配穴提供数据支持,促使灸法操作统一。

    2023年02期 v.24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8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实验中医药学

  • 电针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胡颖;邓雅方;许金森;万隆;罗来;董亚琴;

    目的:观察电针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后两组通过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AMI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电针组行电针双侧心俞穴干预,1次/d,共3 d。采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分析3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干预后3阶段心电图(ECG)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LC3Ⅱ/LC3Ⅰ、p6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抬高(P<0.05),Beclin-1 mRNA表达水平、LC3Ⅱ/LC3Ⅰ升高(P<0.05),p62 mRNA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P<0.05),Beclin-1mRNA表达、LC3Ⅱ/LC3Ⅰ降低(P<0.01),p62 mRNA表达增多。结论:电针心俞穴可通过调控AM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LC3、p62表达,实现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2023年02期 v.24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9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与经验

  • 邓凯文针药并用辨治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经验

    金静滢;赵小;邓凯文;

    针药并用,并非针刺、中药的机械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辨治过程中,邓凯文教授先根据病位和病理因素辨明疾病证型,明确病机,再发挥针刺、中药的各自优势,辨证施治。肝经郁热证为带状疱疹最常见证型。邓凯文教授认为本证核心病位在“肝经”,核心病理因素为火毒、湿热、气滞、血瘀,四者常相互胶结致病。临证针刺侧重准确定病位,中药侧重调节脏腑阴阳而祛除病理因素,二者相须为用,灵活化裁,疗效满意。

    2023年02期 v.2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4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临证指南医案》奇经论治不孕症特色及奚嘉教授运用心得

    黄靖;秦文敏;房亚丽;梅静;

    收集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不孕症的经典医案,总结叶天士奇经辨治不孕症的理法方药特色。叶氏认为不孕症多由冲任气血失调所致,多累及肝及先后天之本,病久则奇经八脉受损,不能成孕。叶氏奇经辨治不孕症以“通补”为原则,“通因”为治法,遵循“专药入奇经,分经用药”的原则。奚嘉教授继承叶氏奇经理论,利用叶氏奇经思想辨治不孕症,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其基础上主张“宣通奇经,填补肝肾脾胃”“填益精髓,调补肝肾”,以补为主,以通为用,通补结合,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奇经辨治不孕症”之路,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借鉴。

    2023年02期 v.24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9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五虎汤治疗儿童肺炎的作用机制

    刘艳阳;谢静;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五虎汤治疗儿童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HERB、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中挖掘五虎汤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肺炎疾病靶点,取五虎汤药物与肺炎疾病靶点交集,导入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并以Cytoscape 3.9.1软件对其构建可视化网络,运用Cytoscape内置插件拓扑分析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核心成分,挖掘网络中蛋白质子集;运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挖掘五虎汤药物成分142种、作用靶点290个,肺炎相关靶点1813个,药物作用与肺炎疾病靶点交集118个;经PPI网络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筛选五虎汤治疗儿童肺炎核心成分依次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柚皮素、木犀草素、芒柄花素6种,核心靶点依次为JUN、STAT3、RELA、HSP90AA1、TP53、AKT1、IL6、TNF、MAPK3、MAPK1、MAPK14、IL10、STAT1、EGFR、MAPK8、IL4、CAV1、CASP8、PPARA、CXCL10共20个,涉及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调节、损伤修复等。GO功能富集生物过程4990项、分子功能707项、细胞成分444项,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反应、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243条,主要富集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的途径、IL-17、HIF-1、NF-κB等信号通路。成分与靶点对接可自发结合率为98.3%。结论:研究从成分、靶点、通路维度初步探讨了五虎汤治疗儿童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2023年02期 v.24 162-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0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熏洗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跖筋膜炎疗效观察

    赵善旭;朱俊琛;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跖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跖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A组为联合组,B组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C组行中药熏洗,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美国足踝外科联会提出的踝-后足功能评分法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cale,AOFAS),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VAS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的VAS和AOFAS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AOF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同期的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跖筋膜炎疗效显著。

    2023年02期 v.24 172-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0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托里消毒散联合康复新液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韩涛涛;曾娟妮;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口服托里消毒散联合外用康复新液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患者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予口服托里消毒散联合外用康复新液浸泡药条换药;对照组30例,予外用康复新液浸泡药条换药。结果:研究组术后3、7、14天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3、7、10天创面渗出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创缘水肿、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托里消毒散联合外用康复新液能有效促进手术伤口愈合,减少伤口渗出及并发症的发生。

    2023年02期 v.24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3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针药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30例临床观察

    唐梅清;陈惠娟;胡娟;洪万程;江丽莹;苏佳瑜;叶金铃;洪文;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荆防止痒汤、风艾洗剂外洗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荆防止痒汤、风艾洗剂外洗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治疗,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5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联合荆防止痒汤、风艾洗剂外洗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2023年02期 v.24 180-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4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维骏教授运用泄水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经验

    唐娜;张丹娅;张维骏;

    肝癌腹水归属中医学“鼓胀”范畴,张维骏教授将鼓胀分为气滞湿阻、水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6种证型,并在陈士铎《辨证录》中筛选出有效方剂“泄水至神汤”,以此为基础方,化裁为专方“泄水汤”治疗肝癌腹水,方义健脾行气、益肾逐水,体现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特色,取得肯定疗效。

    2023年02期 v.24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4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贾颖教授序贯七法治疗湿疹的临证经验

    陈小娟;贾颖;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缠绵,经久难愈。贾颖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湿疹上提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序贯分期,注意观察疾病动态病理变化,并总结出治疗湿疹7大法:清热利湿、健脾燥湿、软坚散结、养血润燥、疏肝健脾、补肾健脾、凉血祛风,虚实并重,内外同治,标本兼顾,效如桴鼓。颖教授运用独特思维治疗湿疹的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2023年02期 v.24 188-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2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近代名老中医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探析

    张洁;吕志刚;江永伟;

    目的:通过整理分析名老中医处方中的用药规律,学习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方法: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确定相关名老中医,整理归纳治疗胃癌的相关其医案处方后统计用药频次等数据,从胃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用药规律等方面分析总结。结果:收集57位名老中医治疗胃癌的医案处方共得到方剂191首,其中使用频次≥60次的中药有11种,常用抗胃癌单药有4种,常用对药有5种。结论:中医药作为胃癌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具有良好的疗效。

    2023年02期 v.24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94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60例疗效观察

    杨晶;王维峰;杨发明;许壅荣;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验穴(患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同时选取“经验穴”及丘墟穴行电针治疗,1次/d,6次/周,治疗3个周期,共18 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内翻角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内翻角度改善情况、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踝内翻角度改善情况、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可减轻足内翻,且疗效显著。

    2023年02期 v.24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2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桥连网络药理学探究金银花—连翘药对治疗成人Still′s病的作用机制

    王帆帆;刘健;文建庭;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的用药特点和规律,并阐明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AOSD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在OMIM、GeneCard、DrugBank数据库中以“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或“AOSD”为关键词检索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中获得核心靶点,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数据库中共筛选到28个完整处方,主要涉及89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金银花-连翘是关联性最强的药对,这对核心药物共有27个活性成分,180个潜在作用靶点;金银花-连翘治疗AOSD的核心靶点有5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XC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 1B,IL-1β)、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IL-17、TNF和NF-κB等信号通路与金银花-连翘治疗AOSD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的对接活性好,其中木犀草素与TNF、贯叶连翘素与CXCL8具有较好的对接活性。结论:初步分析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治疗AOSD的用药规律,并且在分子水平揭示了金银花-连翘核心药物组治疗AOSD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含金银花-连翘方剂治疗AOSD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02期 v.24 200-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0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子午流注穴位贴敷及注射联合头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

    樊艺;黄丽;王亚飞;苗苗;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穴位注射及穴位贴敷联合头部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妊娠剧吐合并低血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补液基础上予子午流注穴位注射及穴位贴敷联合头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孕期呕吐和恶心量化表(pregnancy-unique quantification of emesis and nausea,PUQE)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补钾总量。结果:治疗后两组PUQE评分比较,研究组PUQE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酮体转阴时间比较,研究组尿酮体转阴时间较短,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后研究组在补钾量5~10 g组占比最高,而对照组在补钾量≥10 g组占比最高,研究组补钾总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午流注穴位注射及穴位贴敷联合头部针刺治疗妊娠剧吐合并低血钾,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尿酮体转阴时间,减少补钾量。

    2023年02期 v.24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2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发酵中药祛湿除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肠道菌群观察

    郝高庭;魏中海;赵敏;杨建华;任北大;王建戬;钱来军;刘晓峰;刘佳迪;

    目的:观察发酵中药祛湿除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发酵中药祛湿除痹丸/口服液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未发酵中药祛湿除痹丸/口服液口服治疗。试验组发酵中药所用中药剂量为对照组剂量的一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止痛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停药后再次出现疼痛时间的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肠道菌群中双岐杆菌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乳酸杆菌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酵中药祛湿除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起效快、疗效持续时间久,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同时,较未发酵的传统中药制剂在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方面有明显优势。

    2023年02期 v.24 212-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9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中药资源普查

  •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山西省黄精产地适宜性区划研究

    张孟容;郭敏娜;孙靓;蔡翠芳;

    了解山西省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的适宜区分布,对于山西省黄精(P.sibiricum)的野生资源保护和仿野生栽培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R语言对数据处理的优势,调用Kuenm程序包,通过优化和调整MaxEnt模型的默认参数,避免了数据对分布点位的过拟合,在1581个不同参数组合的MaxEnt模型中筛选确定了最优参数来构建黄精的适宜性分布模型,得出当模型相应的FC组合为L+Q+P+T,RM值为0.5时,模型复杂度和过拟合程度较低,模型模拟准确性提高,被确定为最终的设置参数。在MaxEnt软件中利用105个黄精的分布点数据和56类环境变量,模拟了黄精在山西省的适宜性分布区域,并分析影响黄精适宜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通过相关数据和文献验证了预测结果的有效性。预测结果表明,黄精在山西的中、高度适生区占比为44.23%左右,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坡度是影响黄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2023年02期 v.24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2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植物bZIP转录因子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张瑜;原淑佳;李瑞锋;杜晨晖;詹海仙;张朔生;马中江;杨颖;

    bZIP转录因子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多基因家族,其共同特点是在N端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由16~20个碱性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区,C端为亮氨酸拉链区。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概述b ZIP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发掘和利用bZIP转录因子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24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35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研究进展

    李文丽;蔡萧君;余真真;王雪;李浩经;王彤;张卓辉;蔡英杰;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HT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治疗HT通过多靶点用药可缓解HT患者临床症状、双向调节免疫反应及体内激素水平,从整体上调节人的内环境,使其恢复稳态。通过分析、概括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相关文献,阐述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药治疗(包括分期论治、分型论治、从脏腑论治、医家特色理论论治、中成药及针灸治疗)并强调含碘中药在其治疗中的合理运用,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

    2023年02期 v.24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67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王蓉蓉;周惠芳;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明确因果关系目前仍有争议。临床实践证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密切相关,诸多国内外文献亦从理论或临床的多种角度剖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机制,探求最佳治疗方式。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一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24 23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03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