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医史文献

  • 《伤寒论》太阳病篇姜之应用

    郭亚鹏;李艳彦;李志强;

    姜既有药用价值,也有食用价值,古今医家爱姜之人颇多,医圣张仲景尤其对姜情有独钟,而且在姜的应用及配伍方面甚是精妙。通过总结《伤寒论》太阳病篇涉及姜的条文,分析姜在太阳病篇的不同应用,归纳姜的功效及配伍特点,探究其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和配伍规律,以供学者参考。

    2017年02期 v.1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系统评价

    林友宝;黄宣;王坤根;智屹惠;沈淑华;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限定为2010年4月-2015年4月。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质量后,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4个RCT均为高质量研究(改良Jadad评分≥4),涉及1 413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与西药比较,中药与安慰剂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西药与安慰剂。

    2017年02期 v.18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续名医类案》误用大柴胡汤医案一则疑析

    谢永贵;李瑞艳;冯明;

    阅读古代医案是每个中医从业者提升临床思维和疗效的重要途径,通过试析《续名医类案》医案一则,得出其误用大柴胡汤之结论,旨在说明阅读古代医案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功底,还应于字句、方证间细细品味,切忌泛读而过,方可读出味道。

    2017年02期 v.18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审查征集验方》霍乱验方统计及探讨

    成小荣;杨继红;

    验方,亦称经验方,指未收载于历代医药典籍,但流传广远的有效经验处方。此类处方包括不少成药在内,大多出自民间医生或药业者之手。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成立之初,派干事数人下乡征集山西民间验方,后经该会理事专家整理审查,将收集到的验方整理,前后共出版六集,集方2 000余首。其"取材广博,药少效速",每方除刊登原件外,均有审查意见,是近代中医药界珍贵的文献资料,能够客观地反映民国时期中医药的真实面目,具有很高的临床和学术价值。通过对《审查征集验方》治疗霍乱验方进行初步统计及探讨,以了解民国时期山西民间医士在霍乱防治方面的实际情况。

    2017年02期 v.18 9-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从肝脾同调理论认识柴胡类方

    杜可可;何丽清;

    仲景经方,凝聚着医圣心血,其中所蕴含的方义更是博大精深,启发来者。而以"王牌方"小柴胡汤为首的柴胡类方以其用广、义深被后世称为千古良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柴胡类方调节枢机、疏肝和脾、舒畅气机以达到阴平阳秘。从肝脾同调理论论述《伤寒论》中的柴胡类方,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2017年02期 v.18 11-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民国时期临汾地区传统药铺发展特点

    王娜娜;冯丽梅;

    临汾地处山西西南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历史文化悠久,商业经济发达。民国时期,传统药铺在药业市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对临汾地区地方志和相关文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统计出包括临汾万全堂药铺、宏一堂药铺、曲沃乾育昶药店在内的药铺约182家,其中兼营型药铺约30家。运用现有文献资料,回顾其发展模式、经营历程,总结出民国时期临汾地区传统药铺的发展特点为动荡中求生存、经营中求创新、稳定中寻长远。

    2017年02期 v.18 1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中医药学

  • 电针不同腧穴对急慢性结肠炎大鼠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影响

    薛美婷;闫丽萍;韩国伟;卢庭;谢保弟;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腧穴对急、慢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影响。方法:急性实验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肠俞组、天枢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6%冰醋酸灌肠造模,造模后治疗3 d,麻醉取病变结肠组织,用ELISA法测定MPO含量。慢性实验SD大鼠分组同急性实验,用免疫学加局部刺激法造模,治疗3 d后各组处死一半检测MPO含量,其余继续治疗7 d后取材测定MPO含量。结果:急性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PO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腧穴组MPO含量均下降(P<0.01);天枢组较其他腧穴组MPO含量下降(P<0.05)。慢性实验治疗3 d后,天枢和上巨虚两组较大肠俞和足三里两组MPO含量下降(P<0.05);治疗10 d后,天枢组较其他腧穴组MPO含量下降(P<0.01)。结论:电针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均可降低急慢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MPO含量,其中天枢组效果较佳。

    2017年02期 v.18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鼻腔滴注博莱霉素诱导ICR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栾智华;魏砚明;刘必旺;董立;侯渊;王永辉;

    目的:通过鼻腔滴注博莱霉素诱导ICR小鼠发病,寻求建立稳定且方法简单的肺纤维化模型。方法:ICR雌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鼻腔滴注博莱霉素50μL(15 mg/kg),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取小鼠肺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小鼠的肺脏出现急性肺泡炎;第14天时,肺泡炎更加明显,开始出现肺纤维化;第28天时肺泡炎有所减轻,肺纤维化明显加重。第28天时模型组小鼠的肺脏HYP含量、α-S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鼻腔滴注博莱霉素(15 mg/kg)可诱导ICR小鼠建立相对稳定的肺纤维化模型。

    2017年02期 v.1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 GC法测定柴胡挥发油中3种成分的含量

    裴晓丽;王瑞;周晓;

    目的:建立柴胡挥发油中α-蒎烯、对伞花烃和萜品油烯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盐析法提取柴胡中的挥发油,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柴胡中的挥发油。色谱条件:HP-5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以1.5℃/min升至130℃;进样器温度:250℃,检测器(FID)温度:250℃;分流比15∶1。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柴胡挥发油中α-蒎烯、对伞花烃和萜品油烯与其他组分能得到良好分离;α-蒎烯、对伞花烃和萜品油烯分别在1.32×10~(-2)~10.56×10~(-2) mg/mL(r=0.991 0)、1.74×10~(-2)~13.92×10~(-2) mg/mL(r=0.993 5)和1.37×10~(-2)~11.04×10~(-2) mg/mL(r=0.995 0)范围呈良好线性,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0%、98.81%、98.17%。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柴胡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2017年02期 v.1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UPLC法测定木鳖子药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的含量

    程志清;韩光磊;洪燕;韩燕全;郑新;潘凌宇;韩丽萍;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测定。方法: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浓度与峰面积在0.35~5.6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7.98%,RSD为1.6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木鳖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2017年02期 v.18 25-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托吡酯原料中氨基磺酸盐和硫酸盐的HPLC法测定研究

    王益华;来丽丽;

    目的:建立托吡酯原料中氨基磺酸盐和硫酸盐限度的测定方法,以有效控制药品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托吡酯原料中氨基磺酸盐和硫酸盐,Hamilton PRP-X100 Column色谱柱(250 mm×2.1 mm,5μm),以4-羟基苯甲酸缓冲液-甲醇(80∶2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2 m L/min。结果:氨基磺酸盐浓度在5.1~50.7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硫酸盐浓度在5.0~50.3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主药与氨基磺酸盐和硫酸盐能达到较好的基线分离。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药品质量控制。

    2017年02期 v.18 28-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逆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

    张强;韩素芹;王瑞;

    目的:建立四逆汤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四逆汤的质量稳定性和均一性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传统水提法制备的水煎液,采用HPLC色谱法,Waters-XTerra MS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分析时间为70 min,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0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四逆汤指纹图谱,10批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8。结论:建立的四逆汤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简单,重复性较高,精密度良好,可用于控制四逆汤质量的均一和稳定。

    2017年02期 v.18 30-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与经验

  •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教授问诊经验总结

    刘扬;王志恒;刘志慧;贾跃进;

    贾跃进教授在临证中的问诊经验实用而独特,能够通过问诊快速、精准、详细地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为辨证论治做好准备。贾跃进的问诊经验包括围绕主诉问诊、问诊因人而异、结合望诊和脉诊以及西医检查指标展开问诊、善抓诱因以定病机、寻找症状群来确定证型、根据病情各阶段的特点来问诊等。

    2017年02期 v.18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味四逆散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美霞;李冬霞;王健;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1次/d,晨起餐前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两组均治疗4 w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DQ量表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疗效。

    2017年02期 v.1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健脾化瘀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郭鑫;孔繁达;苏润泽;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与健脾化瘀结合西药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瘀法治疗,治疗2 w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7年02期 v.18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静;方朝晖;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虚血瘀证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饮食、锻炼和降糖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30例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服滋阴活血通络方。两组均治疗12 w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活血通络方可缓解DPN患者肢端疼痛和麻木等其他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有效率。

    2017年02期 v.1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四二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犯胃证的临床观察

    李慧慧;常崇清;安丽芳;韩婷婷;段泽玉;王美玲;

    目的:观察四二调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片,治疗组服用四二调胃汤+多潘立酮片,均4 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3.33%,显效5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临床治愈6.67%,显效16.67%,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四二调胃汤配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犯胃证的治疗在提高综合疗效、减轻症状方面优于单纯应用多潘立酮治疗。

    2017年02期 v.1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临床研究

    唐卉;梅小平;

    目的:对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8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安胃汤)42例和对照组(胃复春片)38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治疗6个月及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采用安胃汤治疗较胃复春片疗效好,安胃汤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降低复发率等均优于胃复春片。结论: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较西药有一定的优势。

    2017年02期 v.1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腧穴“解郁方”配合方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体会

    谢保弟;燕平;

    腧穴"解郁方"是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燕平教授在数十年针灸临床工作中研制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通过对临床中运用腧穴"解郁方"(百会、神门、太冲)配合相应方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来探讨其实用性,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2017年02期 v.1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腧穴解郁方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卢庭;燕平;金晓飞;

    目的:观察针刺腧穴解郁方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腧穴解郁方联合氟西汀和口服氟西汀治疗,两组治疗4 w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HAMD评分、SDS评分及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腧穴解郁方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氟西汀,值得推广。

    2017年02期 v.1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背肌筋膜炎36例临床疗效分析

    李文倩;张佳乐;

    目的:观察刺络联合刮痧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背部刮痧以及反应点(出痧点)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灸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背肌筋膜炎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017年02期 v.18 54-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垂体后叶素致患者不良反应的研究

    李志强;韩斌;梁桂贤;

    垂体后叶素对平滑肌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尤以对血管及子宫肌层作用更强。但其收缩内脏血管的选择性低,可引发血压升高、腹痛、心悸等不良作用,对老年患者、高血压患者应用有局限性。在用药过程中应监测电解质、心电图、心率、血压等,用药后若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

    2017年02期 v.18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扶正培本方对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影响

    欧阳郴生;李时光;杨振江;古宏晖;刘心亮;陈钟;汪桃利;李琦;

    目的:癌症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已逐步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对个人与社会均造成巨大负担。肿瘤治疗除了常规手术、放化疗之外,免疫治疗(CIK)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之一。探讨扶正培本方联合CIK治疗能否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方法:纳入病人44例随机分为CIK组(对照组,n=22)和扶正培本方联合CIK组(治疗组,n=22),抽血观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T辅助细胞分型(Th1,Th2,Th17及Treg)的变化。结果: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对照组及治疗组中对淋巴细胞,NK细胞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中药联合CIK治疗后,患者CD4~+CD25~+Foxp3~+Treg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培本方联合CIK可能有助于减轻免疫抑制,活化免疫反应。

    2017年02期 v.18 58-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针治疗脾虚泄泻33例临床观察

    张静;武杰;董娟;冀来喜;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国医堂门诊就诊的67例脾虚泄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火针组)与对照组(蒙脱石散)。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中脘、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交替使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火针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蒙脱石散溶水口服,3 g/次,3次/d,治疗2 w后统计疗效。2个月后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6.7%、46.2%。结论:火针治疗脾虚泄泻不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蒙脱石散。

    2017年02期 v.1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双头全方位多功能温灸治疗仪治疗腰痛临床疗效观察

    陈文辉;董宝强;王树东;

    目的:观察新型灸疗器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并与TDP治疗仪比较,评价新型灸疗器治疗腰痛的疗效,提供一种治疗腰痛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0例腰痛患者分为新型灸疗器治疗组、TDP对照组,每组100例,30 min/次,2次/d,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治疗8个疗程,随访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灸疗器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3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TDP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结论:新型灸疗器治疗腰痛效果较好,是治疗本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02期 v.18 63-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五金教授运用胃2号方补救治疗Hp感染学术探讨

    杜莉;冯五金;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部分消化道肿瘤、胃息肉等疾病的产生均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耐药和相关药物的副作用,直接导致临床根治Hp感染失败。祖国医学中并无Hp感染相关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脾胃气亏于内是为本虚,湿热之邪盛于外而为标实。冯五金教授提出"健运通调,清补并重"根治Hp感染,以健脾理气、清化湿热为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2017年02期 v.1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安丽芳;李慧慧;常崇清;韩婷婷;段泽玉;王美玲;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D)腹泻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加味痛泻药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匹维溴胺片。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焦虑状态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状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

    2017年02期 v.18 68-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白小峰;王欢;

    目的:观察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7年02期 v.18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热奄包治疗痹病关节疼痛的安全性研究

    任志宏;陈秀红;白晶晶;

    目的:通过对中药热奄包治疗痹病关节疼痛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遵循随机的原则,将60例痹病关节疼痛患者纳入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粪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热奄包治疗痹病关节疼痛过程中2例患者因皮疹脱落,停止治疗后皮疹消失,治疗前后上述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痹病关节疼痛安全性高。

    2017年02期 v.18 72-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讲座与综述

  • 异位妊娠中医临床治疗的前景展望

    武嫣斐;杨慧珍;

    <正>1异位妊娠以中医中药为主要手段治疗的阶段上世纪70年代,异位妊娠主要以妇科急腹症为主要临床特征。中西医结合是当时的主要治疗方法,多数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满意。中西医结合的实质为西医明确诊断,在具备必要的抢救措施的情况下,进行中医中药的非手术治疗。最有代表性的医家是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载

    2017年02期 v.1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近5年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

    张利达;王帆竞;汪珍;金国娥;陈向华;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关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为了促进临床应用,丰富针灸理论,概述了国内外近5年关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总结分析针刺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前景及作用机制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2017年02期 v.18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正>1撰稿要求1.1文稿撰写: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书写规范。论著一般不超过5000字(含摘要、图、表、照片及参考文献),外文字母准确运用大、小写及正、斜体。正确运用上下角标、数码和符号。1.2题名与署名:文题应简明,突出文章特定内容,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词。来稿须附中英文题名,含义须一致。作者单位要写全称(中英文),并注明城市及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者,在每一位作者的右上角标注序号,单位名称前标注相应的序号。

    2017年02期 v.1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