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封面:理论中医学图说

医史文献

  • 《内经》中脾胃与睡眠的关系浅探

    禄颖;吴莹;鲁艺;张俐敏;柴欣楼;

    中医最早对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源于《内经》,以《内经》睡眠理论为基础,从营卫之气的运行、意志与睡眠的关系以及卫气的功能三个角度,阐释脾胃对于睡眠的重要作用。脾胃作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五脏气机升降之枢纽,与睡眠关系密切,为临床从脾胃辨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2012年01期 v.13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从思则气结的角度小议抑郁症

    王妍;

    在查阅大量古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从思则气结的角度梳理了抑郁症发病与脾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抑郁症发病与脾的内在机制;从"思则气结"的角度探讨脾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脾主思,思则气结伤及脾运是抑郁症发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2012年01期 v.1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下利证中水饮湿邪致病的辨治思维探讨

    郭鑫;何丽清;

    <正>下利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在《伤寒论》中论述较多,概括了痢疾和泄泻等疾病。《伤寒论》中关于下利的条文共计100余条,方剂30余首,涉及到六经的范围,囊括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范畴。而水饮之邪与湿邪则是导致下利的重

    2012年01期 v.1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编说唱药性巧合记》校注

    贾治中;杨燕飞;

    <正>药性巧合记叙尝闻:伏羲画八卦,而阴阳以分;神农尝百药,而本草以著;黄帝与岐伯天师,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又命雷公究脉息、精炮制、明运气,而医道以立。凡行医者,尤当先明药性。诚如[1]药性不明,医道赖何以成?兹编药性记,假药而设为戏,而识者以为非戏也,

    2012年01期 v.13 9-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文化与科学

  • 药食同源

    曲进;

    <正>数起来,人这一生有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但有许多东西却是不能缺少的,有的是基于生理的需要,而有的却是为了填充心中的期望,这其中就包括了药物和食物。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传统科学的界律里,药物和食物是完全不同并被严格分开的两类物质,可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它们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这很有趣!药食同源的概念最早源于"神农尝百草"的实践,那时候,"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2012年01期 v.13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世界“系统和网络生物学与中医药学”学术大会征文

    <正>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和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承办的世界"系统和网络生物学与中医药学"学术大会定于2012年11-12月在澳大利亚阿

    2012年01期 v.13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中医药学

  • 莶草活性炭洗脱水溶部位的急性毒性研究

    关建红;刘炳辰;裴香萍;程艳婷;

    目的:研究豨莶草水煎液活性炭柱水洗脱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豨莶草水煎液浓缩烘干后加水溶解,加于活性炭柱用水洗脱,观察水洗脱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豨莶草水洗脱液部位的指标符合有毒中药的三项指标,属有毒中药。结论:豨莶草水煎液的毒性在临床应用时不可忽视。

    2012年01期 v.1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

    李卫民;池建淮;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模型,观察大鼠一般体征、脑系数、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系数显著增高(P<0.01),血脂升高,血液呈高度浓、黏、凝、聚状态,PAI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符合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特点,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2012年01期 v.1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逍遥散和痛泻药方煎剂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

    张国萍;郭蕾;窦志芳;柴金苗;赵琼;

    目的:观察逍遥散和痛泻药方煎剂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逍遥散组和痛泻药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以复合慢性束缚方法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蔗糖水消耗情况以及小肠推进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逍遥散组和痛泻药方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体重增加,蔗糖水溶液消耗增加,小肠推进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和痛泻药方对复合慢性束缚肝郁脾虚证大鼠出现的各种变化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012年01期 v.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BMP-2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胡娅;蹇顺华;向楠;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治疗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 w;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胫骨组织中BMP-2、TGF-β1的表达。结果:补肾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大鼠BMP-2、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化痰方能改善骨代谢,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12年01期 v.1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补中益气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邱军;赵孟;成秋霞;陈耿娜;吴焕雄;郑雅冰;徐爱凤;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大剂量组及补中益气汤小剂量组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多因素刺激的方法,制作CAG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及胃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一般情况较正常组差,胃窦腺体明显萎缩,胃黏膜炎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大剂量及小剂量组小鼠胃黏膜病变减轻,炎症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对CAG小鼠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2012年01期 v.13 23-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川芎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陶星;童沐;刘雯;高娜;樊晴;叶勇;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8 d龄鸡胚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组、贝复济组、盐酸川芎嗪A组、B组、C组、D组),建立CAM模型,将NS、bFGF、4种浓度的川芎嗪分别加在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 d后制备CAM标本,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川芎嗪各浓度组新生血管数增加,与生理盐水组和贝复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川芎嗪促血管生成作用与其浓度有一定依赖关系。

    2012年01期 v.1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 HPLC-ELSD测定归芪洋参丸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孟霜;裴妙荣;李慧峰;

    目的:建立一种HPLC-ELSD测定复方制剂归芪洋参丸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0 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2.1 L/min。结果:人参皂苷Rb1在1.832μg~18.3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1.90%(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归芪洋参丸的质量控制。

    2012年01期 v.13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测定墨旱莲中总黄酮的含量

    赵志君;王艳;原红霞;

    目的:建立墨旱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选择501 nm为测定波长,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墨旱莲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08 mg/mL~0.04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为2.5%。结论:分光光度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墨旱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012年01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交设计优选陈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

    罗欢;夏伦祝;韩燕全;左冬;陈杨;

    目的:优选陈皮超临界CO2萃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陈皮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CO2流速为考察因素,以萃取率和萃取物中川陈皮素、橘皮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 h,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CO2流速每小时20 Kg,此时陈皮萃取率为1.96%,川陈皮素和橘皮素总含量为45.23 mg/g(n=3)。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陈皮的超临界CO2萃取。

    2012年01期 v.1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连翘不同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虹韬;李德成;

    目的:了解连翘不同提取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方法:将连翘洗净、烘干、粉碎成粗粉,分别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连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成相当于原药材1 mg/mL的药液,将药液处理后,制成含药滤纸片,采用纸片法,以抑菌环大小为参考指标,观察抑菌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及提取工艺。结果:连翘用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所得药液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确实可行,便于连翘生产质量的控制。

    2012年01期 v.1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与经验

  • 丹芪舒颈颗粒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郝文静;张剑宇;

    目的:观察丹芪舒颈颗粒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丹芪舒颈颗粒,对照组服用颈复康颗粒。4 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0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25%,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疼痛VAS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舒颈颗粒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2年01期 v.13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景山教授治疗糖尿病基础方对药分析

    郝重耀;吕玉娥;

    <正>吕景山教授从事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证经验,是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师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笔者有幸成为吕景山教授的师承弟子,跟随老师学习多年,获益

    2012年01期 v.13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疏肝和胃降逆法治疗上消化道之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

    任顺平;贾民;刘竺华;郝海蓉;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药奥美拉唑胶囊和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予奥美拉唑胶囊与自拟方和胃合剂,两组均4 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在治疗0.5年~1年内进行随访。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2.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年~1年随访对照组复发率42.77%,治疗组复发率为20.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胶囊联合和胃合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良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1期 v.1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辨治十二指肠溃疡118例

    韩渝;

    目的:观察中药与抗Hp药联合应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痊愈83例,好转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8.2%。结论:中药与抗Hp药联合应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2年01期 v.1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0例疗效观察

    高利春;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耳针、中药疗法配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主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等穴位;耳针疗法主取脾胃、交感、神门、皮质下穴位;灸法主取气海、脾俞、胃俞穴位;穴位注射法主取脾俞、胃俞、足三里穴位,用0.25%~1%的普鲁卡因注射液每穴注射3 mL,每日1次;中药疗法以温中健脾、祛寒止痛方剂为主;推拿疗法在胃脘部、背部、肩臂及胁肋部进行操作。结果:30例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其中1个疗程治愈10例,2个疗程后共治愈18例。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1期 v.1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地榆升白片预防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评价

    郝建平;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预防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引起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作用。方法:64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用干扰素加维生素B4治疗,治疗组28例用干扰素加地榆升白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均。比较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8.9%,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4.3%,两组病例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榆升白片对干扰素所致慢性丙型肝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2012年01期 v.1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现代生物医学

  •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AQP1和CASR的相关研究

    任军;江朵;宋云亮;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AQP1和CAS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QP1和CASR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组血清中AQP1、CASR值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组血清中AQP1和CAS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AQP1和CASR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过程。

    2012年01期 v.1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牵引并中药离子导入加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7例疗效分析

    李冬岩;贾琦;

    目的:探讨牵引、中药离子导入加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采用坐位颌枕牵引,牵引重量6 kg~12 kg。中药导入液选用灵仙汤,中药导入采用电脑中频理疗工作站。结果:经6个月至3年随访,痊愈152例,显效74例,好转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8%。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起到减少压迫、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解肌通络等作用,疗效显著。

    2012年01期 v.1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冯素萍;荣爱国;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HCY浓度和血浆DD浓度,另外随机抽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HCY和DD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CY、hs-CRP、DD联合检测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敏感性标志物,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2年01期 v.1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阻塞性肺病血瘀证的血栓前状态分析

    齐锋;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探讨COPD血栓前状态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活血化瘀作为COPD基本治则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30例临床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COPD组,健康人群20例为正常组,检测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系统(GMP-140)、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管内皮系统(VWF)。结果:COPD组血液中纤维蛋白原、GMP-140、VWF、高切黏度、低切黏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血为COPD的重要病理因素,为COPD活血化瘀治则提供实验室基础与临床治疗依据。

    2012年01期 v.1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李俊民;屈艳玲;李小娜;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及阶段,临床特点不尽相同。

    2012年01期 v.1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高美琳;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前后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采用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两组病例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1),但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神经节苷脂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2012年01期 v.1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讲座与综述

  • 葛根扦插育苗规范化种植研究

    刘计权;刘亚明;刘必旺;王玉庆;王润生;

    葛根为豆科药用植物,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葛根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改善血液黏度的作用,国家卫生部曾公布其既是药品又是食品。近年来葛根在全国各地均有一定面积栽培,对葛根的扦插育苗规范化种植研究有助于加快葛根GAP基地的建设。

    2012年01期 v.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药物应用概况

    韩润霞;杨晶;张天生;张卫东;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以慢性、对称性[1]、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病因未明,发病率、致残率高,目前没有特效疗法。由于不能治愈,故而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控制病情、改善RA

    2012年01期 v.1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现代教育模式论

    王世民;

    <正>新中国建立后的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国立"中医学院同时建成并招生,标志着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开始,继之于1958年,除了山西等西北地区的边缘省区外,基本上都建立了各省市的中医学院,真可谓是"大跃进"。尽管当时的条件

    2012年01期 v.1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Akt与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高海宁;田岳凤;黄安;

    心肌保护是心脏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多种生长因子对心脏有保护作用,虽然这些心肌保护因子下游的转导通路很复杂,但在很多情况下,PI3K/Akt的激活是共同的特征。PI3K/Akt信号通路在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

    2012年01期 v.1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刘光明;毛一中;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鉴定标本相结合,对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发现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共有药用植物220种,分属84科,表明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

    2012年01期 v.1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