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犹如一个茫茫的大海,而这一历史的研究却能为航海者点亮一盏航灯,为他们指示出推动中医药学从经典到现代的传承发展航向。
2009年01期 v.1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景明;陈震霖;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受损,临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要特征。为了探讨出血热的发病规律,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选取陕西省1980年-2001年出血热各月份的发病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并与运气推演结果对照,结果表明出血热发病与运气理论有一定相关性。
2009年01期 v.10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谢梦洲;
医学考试制度从其萌芽、产生、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代以前医巫一体,医由巫兼任,隋唐时期医学人才考试纳入科举体制中,两宋时期设置了太医局,元、明、清时代对医生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执业医师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方可行医。近代以来,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成立,开始实行执业医师、药师和护士的资格考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无纸化考试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得医学考试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但是,医学考试在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的今天,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2009年01期 v.1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田虎;王素改;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其具体表现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历代医家都高度重视,主张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精神调摄等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未病先防;病后先安未受邪之地,即既病防变;患病初愈,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即瘥后防复。
2009年01期 v.10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宏勇;张勤;孙守才;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部代表著作,全书不仅系统讨论了温病学的理论,而且对各种温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尤其在湿温的治疗上吴鞠通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在湿温的临床辨证中应正确地辨别湿温;分清邪在三焦的所属部位;治疗上顾护中阳,不拘一格运用温热药;重视宣发肺气和调畅三焦气机。
2009年01期 v.10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实验中医药学,不仅能为人们勾画经典中医药学与现代中医药学的分野,为发现并建立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接口"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而且从中也将会发育出新的生物医学理论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
2009年01期 v.10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本贵;刘宏奇;
目的:观察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形态的改善作用。方法:5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葡萄糖酸钙组、雌激素组、参归促钙灵组5组,每组11只。造模后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3个月后,处死动物制作骨骼切片。通过半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股骨下端的骨小梁、类骨质的表面积、周长、宽度、各类组织的交界面、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等数据。运用计算机分析仪测量骨小梁体积密度、骨小梁表面积密度、类骨质体积密度、类骨质表面积密度、成骨细胞指数、破骨细胞指数等参数。结果:参归促钙灵联合葡萄糖酸钙、雌激素联合葡萄糖酸钙均能显著增加骨小梁体积密度及表面积密度,升高成骨细胞指数,降低破骨细胞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归促钙灵联合葡萄糖酸钙、雌激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刺激成骨细胞产生更多的骨基质,使骨代谢转为正平衡,使丢失的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有效地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2009年01期 v.10 11-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世霞;李聚林;
目的:探讨止血固脱方对免疫低下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g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止血固脱方大剂量组(大剂量组)、止血固脱方小剂量组(小剂量组)4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只按3mg/(kg·d)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2mL,每天给药1次,连续7d,造成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止血固脱方大、小剂量组分别按100g/(kg·d)、10g/(kg·d)剂量给药,2次/d,连续给药7d。最后一次给药24h后,采用断头采血法,每只采血0.4mL,将0.2mL加入抗凝试管中,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0.2mL放入离心机,以2000转/min离心20min,取血清速冻,采用放免γ测量仪检测IL-2含量。结果:止血固脱方能显著增加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的CD+4T细胞亚群的数量,增高CD+4/CD+8比值,提高血清中IL-2生成水平。结论:止血固脱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型)的免疫学机理可能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2009年01期 v.1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建红;裴香萍;刘秉成;
目的:研究豨莶草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明确豨莶草毒性部位。方法:用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豨莶草水煎干膏粉分离提取,观察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正丁醇部分组、水溶性部分组小鼠出现毒性反应。结论: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极性大的溶剂中,即残留的水溶性部分及正丁醇部分。
2009年01期 v.1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正>上工治疾细辨汤散,重熬练节度,并创内外用剂型数十余种,其制备方法多有变化,此乃中药制剂之宝藏。从中发现并创造新的制剂及制剂技术,其间自然有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的无限创意。
2009年01期 v.1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芳;刘养清;赵平;焦建华;马春红;陈元元;仝永斌;
目的:建立中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3%醋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阿魏酸的线性范围为0.0285μg~0.513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0.7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快速测定中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
2009年01期 v.10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梁惠珍;
目的:研究侧柏叶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总黄酮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8倍量的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h。采用该工艺进行试验,总黄酮的提取率约为3.79%。结论: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靠,侧柏叶中挥发油和总黄酮成分的提取可以利用同一批药材进行,有利于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2009年01期 v.1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朱新洲;彭国平;向华;王玉慧;饶力群;
目的:研究提高白鲜悬浮细胞产生白鲜碱能力的方法。方法:将7种真菌诱导子溶液各1mL分别在白鲜悬浮细胞培养的早、中、末期(第4d、第8d、第12d)加入,共培养至第15d,测定产生的白鲜碱的含量。结果:7种真菌诱导子均能提高白鲜悬浮细胞中白鲜碱的含量,在细胞培养的3个不同时期加入真菌诱导子,以末期加入促进白鲜碱产生的效果最显著,中期加入效果次之,早期加入效果最差。结论:加入真菌诱导子能有效地提高白鲜碱的产量,且与加入时间有关。
2009年01期 v.1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韩荣春;白增华;
目的:通过对桔梗科植物石沙参根中多糖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和含量测定,为石沙参的深入利用和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和基础资料。方法:以乙醇浓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石沙参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优化实验;利用紫外检测器对石沙参中的多糖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方法学考察。结果:提取温度10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h,醇析浓度85%为最佳提取条件;石沙参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为8.5%,多糖相对含量为89%。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实验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2009年01期 v.10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西医断病,中医辨证,两者似乎截然不同。但如果戴上分子医学的眼镜,你就会发现证原来是寓于病之中的。从病识证,揭示了一条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的新途径。
2009年01期 v.10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新秀;秦龙建;
通过对600例咳嗽病例证型、发病季节统计分析,得出外感咳嗽中风寒咳嗽最为多见,以风寒为主,兼有化热的证型次之,治疗外感咳嗽应以辛温宣散药物为主,不能过用苦寒和收敛固涩药物。
2009年01期 v.10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丽;阴慧琴;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与口服序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缓解的情况。方法:36例病例采用以活血化瘀、解毒止痛为主中药保留灌肠与口服序贯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盆腔疼痛缓解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轻(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与口服序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有确切镇痛疗效。
2009年01期 v.10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若君;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超微粉剂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均常规给予抗炎、解除支气管痉挛、平喘、化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超微粉剂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9年01期 v.10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惠荣;郭星;
目的:观察维胺酯胶囊联合枇杷清肺饮,同时外用维胺脂维E乳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病例均口服维胺酯胶囊、外用维胺脂维E乳膏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枇杷清肺饮治疗。4w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可以标本兼治,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1期 v.10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东腾;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小承气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结果:6例病例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停药后没有反复,追访1年未复发。结论:小承气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9年01期 v.10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风兰;张奇伟;
<正>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形扁而长者,称大皂荚。猪牙皂是皂荚植株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的小型果实,因形似猪牙而得名,主产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笔者从事中医药工作20余年,发掘古义及民间单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将猪牙皂用于
2009年01期 v.10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齐伟平;马伟欢;李雯;徐长德;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漱口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B2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漱口水治疗,10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漱口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可缩短愈合时间,延长复发时间,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2009年01期 v.1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秀峰;郭俊杰;吕蕾;刘照峰;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6例。两组病例均常规采用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和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4w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血脂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9年01期 v.10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明锁;
目的:观察推拿、牵引、中药熏蒸三位一体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85例病例均采用推拿、牵引、中药熏蒸三位一体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185例病例治疗后痊愈94例,有效8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9%。结论:推拿、牵引、中药熏蒸三位一体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9年01期 v.10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志青;
<正>归脾汤出于宋代严用和著《济生方》中,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以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见失眠、健忘、盗汗、困倦、怔忡等症。我在临床运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2009年01期 v.10 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同是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科学,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历程并不排斥其共通的科学特质。有这样一个命题:一张普通的打字纸对折50次之后,其厚度将达到多少?答案会令你大吃一惊?选中医药学的传统经验和理论固然很有意义,但如不关注现代生物医学的进步就会使其发展受到束缚。
2009年01期 v.10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科;鲍民生;孟俊鹏;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门脉高压大鼠胃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只,实验组15只。实验组采用门静脉两步结扎法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对照组入腹后仅分离出门静脉主干,并显露左肾及左肾静脉。门静脉完全结扎2w后检测门静脉压力以及胃组织中TNF-α、CGRP表达。结果:术后2w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NF-α阳性细胞为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实验组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为阴性或仅为弱阳性。CGRP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可见阳性产物及少量的黄染CGRP神经纤维,实验组CGRP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α和CGRP在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胃黏膜病变中起一定的作用。
2009年01期 v.1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寿榕;蔡贤惠;刘奇才;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福建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福建汉族103名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组)和10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MTHFR基因C677T突变检测,计算DVT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研究该突变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DVT组与对照组C/T杂合子频率分别为30.72%和22.64%,T/T纯合子频率分别为5.8%和4.7%,两组T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相关性。
2009年01期 v.10 45-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路鹏雁;李宝平;宋永明;赵晓建;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肺气肿病变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bFGF组、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每组8只。bFGF组、模型组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猪胰弹性蛋白酶制作大鼠肺气肿模型,健康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bFGF组大鼠气管内滴入bFGF(400U/只),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每周1次,共3次。4w后测大鼠体重,动脉血气,观察肺泡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D3+4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FGF组大鼠肺组织平均肺泡数明显增加,平均内衬间隔和平均肺泡面积明显减小,CD3+4阳性相对面积明显增加。结论: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参与了肺气肿疾病的发生发展,bFGF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肺气肿。
2009年01期 v.1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艳廷;皇甫辉;田俊;
目的:探讨Ezrin、CD44-V6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LNM)、病理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CD44-V6在喉鳞癌组织(LSCC组)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对照组)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47%(P<0.01),CD44-V6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和28%(P<0.01),且Ezrin同CD44-V6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P<0.01);Ezrin与CD44-V6同时高表达的66例病人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8%,而Ezrin与CD44-V6均不表达的6例病人无淋巴结转移。结论: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喉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2009年01期 v.1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梁凯恒;马迅;关哲;郭媛;赵轶波;常强;牛建鹏;张泓毅;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CT扫描得到骨窗断层图像,将CT数据导入到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1.0中得到上颈椎的三维图像数据,再导入ANSYS8.1中生成上颈椎的三维骨性模型。依据文献资料及参考CT结果对上颈椎软组织进行建模,包括椎间盘、小关节和主要韧带结构。最后模拟生理载荷下测定模型各节段(C0~C1,C1~C2,C2~C3)的三维运动范围,并将所得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一个较为详尽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包括76799个10-node Solid92单元,14670Shell93单元,80个2-node Link10单元,1557个8-node Solid45单元,56个Shell63单元。结论:该模型的生物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很好,本实验方法是科学的、精确的。
2009年01期 v.1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京龙;邓志华;杨长青;刘燕;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调控的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更昔洛韦(HSV-tk/GCV)系统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构建hTERT基因启动子调控的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ERT-tk,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02)后给予更昔洛韦(GCV),用TUNEL法观察自杀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HETRT启动子调控下的HSV-tk/GCV系统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则作用不明显。结论:hTERT-tk/GCV基因体系能够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有靶向治疗肝癌的潜力。
2009年01期 v.10 56-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春辉;晋学庆;刘奇才;
目的:研究NPPB基因(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B,NPPB)在妊娠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3例妊娠性高血压、80例其他类型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技术对其NPPB基因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发现NPPB基因5′侧翼区(insert-1194bp,-1195bp)插入CC,导致后续的序列出现移码突变。结论:NPPB基因插入突变可能是妊娠性高血压发病的原因。
2009年01期 v.1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宝生;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瘘管性肛周脓肿病例均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结果:120例瘘管性肛周脓肿患者经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后,117例均一次性根治,3例形成肛瘘,分别经3次~5次手术后治愈。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9年01期 v.10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咏波;马迅;常强;
目的:分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人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取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照组)和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病例组)的腰椎间盘(包括髓核及纤维环)制作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情况。阳性表达为棕黄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浆内。结果:对照组纤维环和髓核中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167±1.771)%和(9.827±1.440)%,病例组纤维环和髓核中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1.770±1.002)%和(25.240±2.12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引起的细胞凋亡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9年01期 v.1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张世峰;张俊仁;景健;
目的:分析比较X线、CT和MRI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35例病例中,单个椎骨骨折29例,两个椎骨骨折(含跳跃性)5例,共计累及39个椎骨;单纯压缩型骨折21例,爆裂型骨折10例,其中5例CT同时显示椎弓附件骨折和椎体脱位,3例MRI检查显示脊髓挫伤,髓内信号异常。结论:X线、CT和MRI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各有所长,三者综合应用对胸腰椎骨折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01期 v.1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河流的不断流动使谁都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习惯于竖着切苹果的人永远也不会发现苹果内的五角星图案。固有的学科知识有时会成为你难以脱掉的有色眼镜,请想一想它的局限,再看一看其它学科的发展,创意和灵感就产生了。
2009年01期 v.10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换杰;秦雪梅;武滨;李英;张丽增;郭小青;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排脓生肌的功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通过研究黄芪根腐病发病特点及症状、病原微生物、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可以看出黄芪种植要求严格,应该从农业和药剂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综合治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2009年01期 v.1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郭旭丽;
通过对妇女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长期临床观察,结合女性围绝经期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分阶段论治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理论,并对其不同阶段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防治做了进一步探讨。
2009年01期 v.1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邢玉瑞;
在运气学说与SARS相关性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反思了该领域研究方法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即缺乏慎密的研究;推论方法不统一;欠缺科学理性精神;预测结果与实际不符;枚举推论结果的或然当作必然。基于以上问题,提出要以科学的态度、慎密的逻辑思维方法认真研究,以此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
2009年01期 v.1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薪博;董正华;
柴胡桂枝汤方作为伤寒论名方,出自伤寒论146条,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国内外学者对本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药理学研究角度为本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01期 v.1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