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进;2006年03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oel Bruce Ullrich;2006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onald Richard Dalley;2006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前进 ;刘润兰;2006年03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灿玾;2006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欢;刘星;
宋明时期的理学由邵雍、周敦颐开其端,程颢、程颐系统化,朱熹集其大成,从总体上说是古代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理学的发展对医学有很大的影响,如赋予“天人合一”观新的思想,使医学理论系统化及临床实践的思辨发挥等。
2006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焦振廉;2006年03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广庆;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体系特点,在中医理论的重要哲学思想——阴阳理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与概括。现从阴阳的起源、阴阳的概念及阴阳的内涵入手,阐述阴阳的哲学思想,以体现这一理论对传统医学的指导作用。
2006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洪;赵莉娟;2006年03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聚峰;赵怀舟;2006年03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叶勇;梅国强;刘松林;雍雪莲;
目的:观察加味小陷胸汤含药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一定浓度(5%、10%、15%)的加味小陷胸汤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eNOS蛋白表达,高浓度(20%)的加味小陷胸汤含药血清能抑制细胞增殖和eNOS蛋白表达。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可通过促进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eNOS的表达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2006年03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爱凤;刘建春;辛存寿;徐纪荣;高国亮;
目的:观察消炎烧烫酊对皮肤烫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兔深Ⅱ度烫伤模型,18只家兔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共三组,每组6只。对照组创面涂抹75%酒精,4次/d;治疗1组创面涂抹消炎烧烫酊,2次/d;治疗2组涂抹消炎烧烫酊,4次/d。观察各组创面愈合过程;分别于治疗后48h、第6d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2组创面无感染,血液循环恢复快,上皮再生早。结论:消炎烧烫酊有抗感染,减少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对Ⅱ度烫伤有明显疗效。
2006年03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雅芳;杨培君;
目的:研究仙人救心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心钠素(ANP)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仙人救心片大、小剂量组,采用结扎腹主动脉致压力负荷增加复制模型。治疗后观察大鼠血浆ANP含量的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仙人救心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ANP含量,心衰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仙人救心片治疗充血性心衰的机理之一可能与抑制心衰时的血浆ANP水平,保护心肌有关,从心脏内分泌角度显示了仙人救心片对CHF的治疗作用。
2006年03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涂晓坤;赵刚;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及促进两种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效应。方法:将被研究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As2O3组、姜黄素+As2O3组,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作用后SGC7901、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各浓度姜黄素组、As2O3组、姜黄素+As2O3组部分细胞形态呈现凋亡表现;40μg/mL姜黄素组对两种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最大;As2O3组、姜黄素+As2O3合用组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姜黄素及As2O3均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二者合用可加强各自作用。
2006年0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莉;林兴栋;卢如玲;
目的:观察盆炎康合剂对抗热休克蛋白60抗体阳性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盆炎康组和盆炎康加阿奇霉素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H-HSP60抗体IgG、宫颈黏液CT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HSP60IgG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宫颈分泌物CT转阴率比较,盆炎康加阿奇霉素组为100%,盆炎康组为61.54%,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均可改善和消除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下生殖道CT感染中,盆炎康合剂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较单纯中药治疗更为有效。
2006年03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娟萍;冯五金;
目的:观察肠必安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用肠必安1袋、生理盐水100mL每晚保留灌肠;对照组用锡类散2支、生理盐水100mL每晚保留灌肠。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率90.9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黏膜病变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4.5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三个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0%、92.73%、91.40%。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肠必安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小,费用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2006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师建梅;袁世宏;王米渠;严石林;王天芳;燕平;
目的:探讨肾虚证中肾虚的58个症状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证候中的地位。方法:对2598例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方法通过SPSS软件包进行。结果:发生重度的比例均较大的10个症状是齿松发脱(9.51%),夜尿频(4.58%),健忘(3.81%),失眠(3.62%),便秘(3.39%),耳聋(3.08%),久病不愈(2.96%),耳鸣(2.77%),畏寒冷(2.62%),行动不便(2.27%)。结论:在肾虚证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存在着肾气虚证的变化状态。
2006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王蓉;钟瑞英;
目的:观察活血补肾中药障炎宁治疗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103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滴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制剂障炎宁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强的松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视力的变化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4眼(46.15%);有效26眼(50.00%),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中治愈18眼(35.29%);有效19眼(37.26%),总有效率为72.5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补肾中药障炎宁有防治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激素组。
2006年03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瑞芳;2006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照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西医对症治疗以及配合中药、针灸治疗;西医治疗组则采用微创手术加西医对症治疗。两组各59例,治疗时间均为50d,30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d时血肿吸收率为(97.59±1.29)%,临床显效率为76.27%,总有效率为91.52%;西医治疗组30d时血肿吸收率为(70.85±3.58)%,临床显效率为66.10%,总有效率为70.8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缩短病程,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2006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海霞;2006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尹海秋;何志强;2006年03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永军;2006年03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媛;武明虎;2006年03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波;2006年0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吴燕平;2006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淑娟;杨丽新;
袁美凤教授认为癫痫的发作分发作期与静止期,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应治其标,静止期以本虚为主,要治其本。治疗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中治痰痫需固本,以扶脾为要策,而活血化瘀通络法的应用也取得较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控制发作及预防复发、减少副作用等方面都有一定效果。
2006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大羽;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肺结核延误诊原因的探讨,以加强和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以来确诊的29例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所有病例X线片均证实病变局限于肺下叶,并且抗酸杆菌检验阳性或抗结核治疗病变吸收好转。结果:不典型肺结核主要指X线形态及部位的不典型,临床上常将之误诊为非结核性肺病。在29例病例中,有7例延误诊治,从第1次诊断到确诊时间最长者11个月,最短者30d,平均为3.5个月。误诊11例,误诊时间最长者6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3个月。结论:单纯肺中下野结核易于误诊。
2006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群;2006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津;刘亚明;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历代及现代医家多数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饮食失节、劳欲过度、五志过极、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近年来逐渐发展了脾虚论、肾虚论、肝郁论等。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其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基本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单味中药治疗。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胰岛素增效作用、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等几个方面。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有一些问题,今后应该将目标放在明确作用靶点及降糖力度上,以促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发展。
2006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任晋生;罗兴洪;2006年03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波;李安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多与气阴两虚和痰浊血瘀有关。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治法有调气、活血、滋阴、补阳之别。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变等方面,不论是采用单味药还是复方药物均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后的相关研究应结合和借鉴世界最新的研究理论,利用我国研究和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所具备的民族优势,走一条依据高新科技有效结合民族科技特色的创新之路。
2006年03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益忠;陈枝俏;2006年03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丽秋;2006年03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景晓琦;王凌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瘿病”范畴,其病因病机极其复杂,古代医家认为多与情志、体质、地域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对甲亢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刺激、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几个方面有关。临床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依病程分期治疗和专方治疗)、针灸治疗(包括针刺治疗、针药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心理教育等。中医药治疗甲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了临床疗效,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2006年03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韩晓静;杨红;郝世凤;2006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