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进;
中医药学把文化和科学相接起来,既令人神往,又让人困惑,而在解读文化基因中翻译科学,也许会使我们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想到的东西。
2006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灿玾;2006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胡菊英;2006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苗彦霞;2006年02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刚;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它的模糊性和高度抽象性不能精确细致地描述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因此历代医家不断在临床实践中研究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规律,逐渐冲破了它的束缚,促进了中医学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的出路在于:在保存阴阳五行学说的整体性、辩证性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走出阴阳五行的怀抱,探寻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实质内容。
2006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前进;刘润兰;2006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2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军;高秀梅;康利源;李晶;李百臣;王怡;张伯礼;
目的:通过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循环和肾组织局部RA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靶点。方法:6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牛黄降压丸组,养血清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同时选取10只WHY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8w后,用仪器SN-695B型放免γ测量仪以放免的方法测定血浆和肾脏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结果:使用各组药物后,肾组织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显著,养血清脑颗粒中剂量组AngⅡ含量和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养血清脑颗粒高、中剂量组醛固酮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很可能是通过在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其降压作用和肾脏保护作用的。
2006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刘慧霞;刘汉勇;
目的:探讨中药洋金花对大鼠癫痫模型惊厥潜伏期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洋金花原生粉灌胃给药,记录美解眠诱发大鼠出现Ⅰ ̄Ⅱ级惊厥行为的潜伏期及动物死亡数,并对给药20d后的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论:洋金花可延长美解眠诱发大鼠惊厥的潜伏期,降低大鼠死亡率,并且对海马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2006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尹海秋;王金库;2006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松梅;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偏头痛小鼠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做皮下注射;第2组为假手术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第3~6组制成偏头痛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利血平10mg/kg,14d)后,第1~3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第4~6组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7.6g/kg、15.2g/kg、22.8g/kg。采用热板法测痛阈,取血测凝血时间,取脑匀浆测五羟色胺(5-HT)。结果:血府逐瘀汤能延长凝血时间,提高痛阈,调节5-HT的过度降低。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治疗利血平所致小鼠偏头痛。
2006年02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白凤仙;200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晓平;杨金亮;梁铭训;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81例,使用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攒竹的传统方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1%和53.08%。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2006年02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靳喜珍;2006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琳;赵晓晨;
目的:观察新九针加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新九针中的毫针、火针加火罐、配合小针刀治疗2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结果:治愈127例,有效71例,无效10例,有效率95.2%。结论:新九针加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费用低、痛苦小、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2006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守琴;张世珍;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法与牵引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33.3%,总有效率8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活血法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2006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峰;陈爱君;2006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秋万;郭士英;2006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彩林;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变。方法:7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组患者在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变化,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随访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肌供血,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2006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培业;
目的:观察重用土茯苓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重用土茯苓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止痛时间及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0.6%,止痛与治愈平均时间分别为(7.58±2.38)h、(16.46±2.23)d和(6.91±2.98)h、(27.01±7.23)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用土茯苓能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使损伤的脑组织恢复。
2006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爱灵;2006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吕黎平;程俊萍;吕翠平;2006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晓明;2006年0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戴梅;2006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余晓清;侯美英;2006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建明;2006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一青;2006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练;2006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裴惠霞;刘永红;
目的:观察洁尔阴洗剂、康洁司乐洗剂、妇炎洁3种洗剂对女性外阴菌群最低抑菌浓度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3种中药洗剂对8种外阴常见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研究了这3种中药洗剂对女性外阴菌落分布的影响。结果:中药剂对女性外阴常见菌有一定的选择抑制作用,对女性外阴局部微生物菌群失调有防治作用。结论:长期使用中药洗剂对女性外阴正常微生态失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006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泽丽;2006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瑞芳;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54例CHD患者血清的系列生化指标与其他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D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Tbil浓度与CHD存在负相关,可作为CHD的又一危险因素。
2006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宁宁;孙超;2006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耀林;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声像特征,以提高乳腺肿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998年8月 ̄2004年5月共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病例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周边回声特征是鉴别良恶性肿块的关键,恶性肿块多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肿块边缘有不规则强回声。CDFI:自流信号丰富。良性肿块多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CDFI:无或少量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6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晋生;罗兴洪;
中医药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确切的疗效生存发展至今,对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世界已经形成了研发中医药的热潮。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也在迅速地发展,但也有着许多不足,尤其是对中药的研究。因此,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中药,重视基础研究,加强规范化研究建设,还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另外还可以走二次开发之路,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06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爱华;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新药开发从以仿制为主迈向以创新为主的战略跨越,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我国天然药物研究的方向应从天然结构活性成分出发,经结构修饰,类似物的合成及系统的活性研究,总结结构与活性毒性的相关性,作为设计新药目标化合物的基础。天然药物的研究应以基础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配伍研究,应用多学科的理论技术,促进天然药物研究的深入为重点。
2006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岳旭东;刘亚明;2006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桂兰;
入世后,我国的中医中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尤其是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的山西省更是有着中医药文化沉淀和众多中药品牌,历史的经验和中医药学的发展趋势都表明,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不仅有利于中医药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我省医药工业的发展。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需要有一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特别是对中医院校培养中药创新性人才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2006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国利;2006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岳凤;2006年02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2006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俐敏;2006年0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陈朋;2006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许嵘;曲锋;刘彦廷;武可泗;2006年02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鸿;马月香;
通过文献整理,对内风证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治疗内风证的组方用药规律等进行了探讨,证明了痰浊是导致肝风的重要病机之一,应尽快建立痰浊生风的新概念,以便于指导临床对内风证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2006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迎萍;2006年02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