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闲话五脏名实

    何音

    2000年04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熟地黄对雌性小鼠老化进程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上调作用

    高治平

    目的 :探讨熟地黄对雌性小鼠老化进程中血清雌激素 (E2 )浓度、脾细胞雌激素受体 (ER)含量、成骨细胞孕激素受体(PR)含量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技术 ,研究熟地黄对雌性小鼠老化进程中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结果 :对照组随着老化进程的发展 ,血清中E2 浓度、脾细胞ER含量和成骨细胞PR含量均明显下降 ,并随老化程度呈阶段性变化 ;熟地黄组对应指标也有所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PR、ER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减慢 (P <0 .0 1)。结论 :熟地黄有抵抗老化进程中血清E2 浓度、脾细胞ER含量和成骨细胞PR含量下降这种生理性变化的功能 ,即有抗衰老作用。

    2000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4 ] |[阅读次数:0 ]
  • 维甲酸对大白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韩旭华,王世民,杨文珍

    目的 :探讨用维甲酸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时 ,维甲酸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 :大剂量维甲酸灌胃两周后 ,造成大白鼠骨质疏松症模型 ,检测分析多个相关指标。观察大鼠体重 ,骨骼湿重、比重、去脂干重、灰重、抗弯载荷以及子宫、胸腺、脾脏重量的变化 ;测定骨钙、骨磷、尿钙、尿羟脯氨酸及血中钙、磷、碱性磷酸酶、雌二醇含量 ;镜下观察骨骼形态结构改变。结果 :维甲酸能降低骨钙、磷及骨矿含量 ;破坏松质骨结构 ,影响骨骼负重功能 ,降低骨骼抗折能力 ,增加骨折危险度 ;使骨生成减少 ,骨吸收增加 ;影响免疫功能等。结论 :维甲酸能影响骨代谢 ,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2000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炎愈膏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赵芳芳,金素枝

    目的 :研究炎愈膏对小鼠、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按新药研究要求的药理试验规范以及相应文献的方法进行抗炎镇痛试验。结果 :炎愈膏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大鼠足跖角叉菜胶所致的急性炎症 ,并能有效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胀。镇痛试验结果表明能明显提高热板法致痛的小鼠痛阈 ,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 :炎愈膏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0年04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代药性梆子戏《群英会》校注(续前)

    杨燕飞,贾治中

    2000年04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复方丹参滴丸进入俄罗斯

    2000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济时对针灸学的贡献

    王晓鹤

    明代医家杨济时在《针灸大成》中对明以前的针灸学术成就 ,进行了全面总结 ,尤其是书中不少内容 ,系杨氏的家传与独创。杨氏强调针灸、药物并用 ,医者应针对不同疾病选用其适用疗法 ,才能尽起沉疴 ,拯民于危难。临证时 ,其辨证、选穴、施治 ,紧密结合经络理论 ,并完善了配穴理论 ,特别是他提出的“十二字次第手法”与“下手八法”的针刺手法 ,至今仍为针灸医家所习用。他的著作 ,资料丰富 ,编排较为合理 ,故而流传较广 ,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000年04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刺五加注射液和β-七叶皂苷钠为主治疗面神经炎98例

    张文革,王国冰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和 β -七叶皂苷钠为主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98例 ,用刺五加注射液和 β -七叶皂苷钠为主 ,结合口服汤药自我按摩、理疗治疗 ;对照组 98例 ,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 98例 ,有效 13例 (13.3% ) ,显效 2 9例 (2 9.6 % ) ,痊愈 56例 (57.1% ) ;对照组 98例 ,有效 2 6例 (2 6 .5% ) ,显效 39例 (39.8% ) ,痊愈 33例 (33.7% ) ,疗效优于常规方法 (P <0 .0 5)。结论 :用刺五加注射液和 β-七叶皂苷钠为主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好 ,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2000年04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催生汤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双洁玉,高翔

    目的 :探讨催生汤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综合疗效。方法 :在药物流产的同时加服催生汤 ,观察 132例。结果 :治疗组 132例加服催生汤提高了完全流产率 ,缩短了阴道出血时间。结论 :催生汤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完全流产率达 10 0 %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00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内科急症的回顾与展望(续完)

    阎润红,储开博

    为进一步搞好中医急症研究 ,实现中医现代化 ,介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温病条辨》等古代医著对中医内科辨证论治和急救技术的影响和贡献 ;回顾了清末以后中医内科急症发展概要 ;从研究机构和组织的成立、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的提高、中医急症用药的中医学特色三方面系统介绍了 80年代以来中医内科急症研究的飞速发展 ;对中医急症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发展思路。

    2000年04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内节育器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治疗近况与展望

    吴兆利

    妇女置宫内节育器 (IUD)后 ,最常见的副反应就是子宫异常出血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为冲任损伤 ,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从医者不同角度 ,中医临床上 ,中药治疗总体上采用专病专方和辨证分型两种方法 ,以汤剂为主 ;针灸治疗以辨证选穴和独穴疗法 ,突出针灸疗法简便、显效的特点。笔者就近十年来中医对本病的临床研究作综述性回顾 ,从临床报道可以看出 ,中医治疗本病已收到较好的疗效 ,但就本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时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面对目前计划生育这一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 ,中医疗法以其独有的优势 ,对治疗本病具有很好的前景。

    2000年04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关于中医外科学的成就与展望——访赵尚华教授

    2000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著名方剂学家王世民教授及其成功轨迹

    施怀生

    2000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法轮功”痴迷者的类妄想性亚文化信念分析

    吉广庆,郑义臣

    “法轮功”痴迷者对李洪志的崇拜和对他散布的歪理学说坚信不移 ,这种现象在精神医学上可称为一种“类妄想性亚文化信念”。“类妄想性亚文化信念”不仅属于精神病学的范畴而且也属于“精神卫生”的研究内容 ,因此对“类妄想性亚文化信念”的认识及治疗 ,不仅要用“生物 -心理 -社会学”的医学模式和精神医学的原理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而且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这类精神病发生的预防上。本文揭示了“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教本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 ,唤醒人们在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的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教育。

    2000年04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治疗中“天人合一”观念运用的探讨

    刘星,夏跃胜

    “天人合一”论是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方法。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五脏之变化 ,气血之运行 ,莫不应于天地之变。疾病之所得亦循五行之生克 ,治疗更应顺应“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的自然规律。临床用之治疗癌症、乙肝、肝硬化、急慢性肾炎、脊髓空洞症、糖尿病、风湿病等疑难病获得了良好效果。“天人合一”论不只是简单的比象朴素哲学和宏观法则 ,其中所包含的科学奥秘及具体方法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2000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五苓散方配伍作用古今谈

    冯前进

    2000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桂枝汤“禁忌”当为“非桂枝汤适应症”

    吕世广

    2000年04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调肝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苗建英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长期精神刺激、紧张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笔者应用调肝法治疗糖尿病 ,取得一定疗效。肝郁气结 ,化火伤津型 ,治以疏肝清肝养肝生津 ;肝郁犯胃 ,胃失和降型 ,治以疏肝和胃降逆 ,柴胡疏肝散合温胆汤加减化裁 ;肝阴不足型 ,治当疏肝养肝柔肝 ,一贯煎加减 ;脾虚肝郁型 ,治当健脾柔肝、舒肝 ,自拟方加减 ;肝肾亏虚 ,风阳内动型 ,治当滋补肝肾 ,平肝熄风 ,自拟方化裁。

    2000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宜重视疏肝健脾

    马红学

    2000年0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罐并用治疗痤疮

    李镇荣

    2000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38例

    温丽华

    2000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观察

    赵平

    2000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遗尿方治疗小儿遗尿症9例

    郭吟龙

    2000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

    樊万红

    目的 :探讨慢性下肢溃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照组 32例 ,以五神汤加减合并象皮生肌膏纱条局部外用 ;治疗组 4 3例 ,中药、外用药同对照组 ,结合静脉输液 (消栓灵 0 .56u ,加入生理盐水 4 0 0ml,罂粟碱 6 0mg ,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3.12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72 %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下肢溃疡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宜。

    2000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产时子痫合并胎盘早剥1例

    池瑞英

    2000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

    李艳荣,张玉芬

    2000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瘫复康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苏强

    目的 :对瘫复康胶囊中主要成分黄芪甲苷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λS=52 0nm ,λR =6 50nm。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9% ,RSD为 3.0 %。结论 :方法较简便 ,结果稳定 ,重现性好 ,所选展开剂用于黄芪甲苷含量测定为首次报道 ,可为建立同类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2000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92届毕业生郭洪波工作业绩介绍

    2000年04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探讨(一)——中药材质量部分

    刘亚明,杨波,冯前进,刘星,李明磊,郭继林

    中药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中药质量和中药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也是解决中药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中药材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中应首先抓住GAP、SOP这两部分内容 ,同时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美观的包装及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的投入。这样中药在其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才会真正走向现代化。另外 ,本文从市场经济规律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并对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2000年04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珍玉教授治学风格探讨

    郭蕾,郝志

    张珍玉教授于数十年的治学、教学及临床工作中 ,在学术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他主张研究中医学不能脱离于它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 ,这是因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此为基础的 ,然后取类比象 ,由象及本 ,构成了自己的整体观的理论体系。他认为 ,要想发展中医学 ,首先 ,要继承它 ,继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读、精读经典著作 ,以继承其精华 ;其次 ,在研究方法上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研究 ,都要开动脑筋 ,善于观察和发现 ,尤其是对某些细微的东西 ,应有见微知著的能力。这是因为有时细微的征象却往往是深刻本质的反映。

    2000年04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学古籍中“视疾”“养病”析释

    周路红

    “视”的本义是“看” ,《说文解字》“视 ,瞻也”。段玉裁注 :“《目部》曰 :‘瞻 ,临视也’”。“看病”的意思是医生诊视疾病。“看脉”的意思是诊视脉搏以判断病情。“看”义为“诊视”。那么“视病”、“视脉”中的“视”也可以解释作“诊视”。“养”当“调治”、“疗养”是其常用义。而“豢养”、“保留”并不是“养”的常用义 ,如果把“小人养吾病”的“养”解释作“豢养”或“保留” ,没有相同用法加以佐证。按照训诂学“孤证不立”的原则 ,“养”字应解释作“调治”、“疗养”。

    2000年04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杜文喜

    2000年04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