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斯
●解读并破译中医药文化基因的序列编码 ,它会提供给我们许多新的 ,关于理性和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2000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阎润红,任晋斌,倪艳,王永辉,储开博
目的 :明确山茱萸的强心作用 ,为开发疗效肯定且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的中医急症新药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乳头肌实验法及家兔无创性心功能测定法 ,观察了山茱萸水煎药液对动物离体及在体心脏的强心作用。结果 :山茱萸能明显增强大鼠离体乳头肌收缩强度 ,改善家兔左室功能 ,为前人的用药经验提供了现代药理学基础。
2000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秦艳虹,裴鸿文
目的 :研究中药热三子方的药理学作用。方法 :参照文献相应的药理学方法进行。结果 :( 1)热三子方能促进气管段酚红排泌量。 ( 2 )热三子方能抑制致炎物质 (二甲苯 )引起的炎性肿胀 ,降低炎症区域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 :中药热三子方具有良好的祛痰和抗炎作用。
2000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玛莉,贾力莉,武玉鹏,裴小静
目的 :观察夏枯草醇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夏枯草经乙醇、氯仿提取得醇提物 (AEP)。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 4周 ,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 (DM ) ,灌胃AEP 10 0mg/kg、2 0 0mg/kg 4周 ,测定血糖、肾功能和肾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结果 :AEP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 ,AEP 10 0mg/kg能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 ;能显著降低DM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 (AR)活性。结论 :AEP对糖尿病大鼠并发肾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以减轻山梨醇蓄积造成相关组织器官的损害。
2000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陈淑芳,王培红,李惠民
目的 :观察补脾化浊汤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三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肾功能不全大鼠的肾脏损害 ,降低尿素氮、血肌酐和中分子毒素 ,提高肾功能不全大鼠的体重。结论 :补脾化浊汤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剂。
2000年02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燕飞,贾治中2000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建浩,葛惠玲,徐瑞卿
目的 :观察滤过手术联合鸦胆子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 36例 ( 4 4只眼 )难治性青光眼随机配对分为鸦胆子治疗组 2 2只眼与丝裂霉素 (MMC)对照组 2 2只眼。一组在常规小梁切除术中辅助用 3~ 5mg鸦胆子仁 ,另组在术中使用0 .1mg/MMC ,术后随访 1年。 结果 :鸦胆子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 95.4 5% ( 2 1/2 2 ) ,MMC对照组为 81.82 % ( 18/2 2 ) ,P <0 .0 5。功能性滤过泡眼数 ,鸦胆子治疗组为 19/2 2 ,MMC对照组为 18/2 2 ,治疗组未见全身和局部副作用。结论 :鸦胆子能促进滤过泡的形成 ,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效果优于丝裂霉素。
2000年0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英,任顺平,樊改英
目的 :探讨健脾调肝法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 :应用中医辨证、中药内服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189例 ,其中肝气郁滞型 4 9例 ,脾虚气滞型 53例 ,肝郁脾虚并重型 87例。结果 :痊愈 111例 ,好转 59例 ,总有效率达 89.9%。结论 :中医健脾调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0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志海,潘伟军
目的 :探讨骨折复位后再移位及功能恢复欠佳的原因。方法 :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运用小夹板固定 ,前臂两期体位摆放 ,三角巾两期应用 ,动静结合的功能锻炼及中后期的熏洗等法治疗。结果 :186例病人中优 10 1例 ,占 54 .3 % ;良 4 2例 ,占 2 2 .6% ;可 2 4例 ,占 12 .9% ;差 19例 ,占 10 .2 %。经过 4个月至 2年 ,平均 1年 1个月的随访 ,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治疗Smith骨折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 ,应注意在维护骨折端各肌肉之间动态的稳定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的特色 ,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夹板固定治疗的疗效。
2000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华,罗宏明,古吉敏,贾钰铭
目的 :观察乳腺增生病不同证型与红外扫描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 ,探讨把红外图像纳入中医辨证客观依据的可行性。方法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把乳腺增生病分为气滞、痰凝、血瘀三型 ,观察红外扫描血管影、包块灰影色度与增益值的关系。结果 :气滞型血管细 ,包块浅灰影 ,增益后消失 ,符合率 84 .85% ;痰凝型血管粗而清晰 ,包块均匀中灰影 ,不受增益值影响 ,符合率 79.10 % ;血瘀型血管粗而模糊 ,色灰呈散在弥漫絮状中灰影 ,不受增益值影响 ,符合率 86.0 5%。结论 :红外图像变化与三种证型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可望使之成为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2000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龚树生,张建军,曹广智,董秀琴,齐治家
泽泻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泽泻及其复方历经 30 0 0余年漫长岁月 ,至今仍常用不衰 ,具有诱人的开发前景 ,为世界医药学界所关注。文章追述了中药泽泻的历史 ,并从构—效关系的角度综述了泽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2000年0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丽华,秦旭平,戴为民
细胞色素氧化酶P4 50在肿瘤的发病和治疗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CYP1A2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它除对某些药物代谢外 ,还在一些外源性的前致癌物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CYP1A2受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同个体之间其含量及活性相差较大。这种差异使人们注意到某些肿瘤的发病与不同地区的人群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易患性有关。从而提醒人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2000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玲,张美玲,赵建平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 ,主治肠痈证。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甚为广泛 ,可用于治疗盆腔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曲综合征、嵌顿性内痔、术后腹胀、过敏性紫癜、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疮疖、急性胰腺炎、急性重症胆系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具有湿热瘀滞证的疾病。
2000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牛泽清
目的 :为进一步确定大鲵的分类地位提供证据。方法 :用SDS -PAGE法进行大鲵血清蛋白组份的分离 ,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参照蛋白比较 ,确定各组份的分子量。结果 :大鲵血清蛋白可分离到 10种不同的成分 ,其分子量范围在 2 310 0 0~2 0 10 0Da之间。结论 :大鲵血清蛋白的组份及其分子量的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血清蛋白的遗传特征与鲤有明显的不同。
2000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勇亚,李士瑛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nm2 3/NDPK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与多种指标的关系。结果 :nm2 3/NDPK表达强度随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高分化肿瘤nm2 3/NDPK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肿瘤 ,有淋巴结转移者nm2 3/NDPK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者。结论 :nm2 3/NDPK可能在膀胱癌发生及转移中起不同调节作用 ,可作为评价膀胱癌恶性程度、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2000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燕,李廷艳,韦秀花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经腹羊膜腔内灌注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妊娠 2 8~ 36周羊水过少的 30例患者 (早破膜18例及未破膜 12例 ) ,在B超引导下 ,经腹壁行羊膜腔穿刺 ,留置导管每天向羊膜腔内灌注 37℃复方氯化钠溶液 30 0~50 0ml,滴速 3ml/min ,羊水指数 >8cm停止灌注 ,同时辅以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和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 ,观察延长孕龄的时间及母婴预后。取 2 8例未开展本研究前孕周相同的羊水过少患者作对照。结果 :研究组孕龄延长 5~ 2 8天 ,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褥病率均无明显增加 (P >0 .0 5) ;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出生体重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是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
2000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宁,孟小芹
目的 :观察生物反应调节剂高聚金葡素 (HASL)加顺铂 (DDP)联用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将 64例恶性胸水患者男 4 0例 ,女 2 4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选用HASL +DDP ,对照组单用DDP进行比较。结果 :胸水减少 ,治疗组有效率 82 .3 % ,对照组有效率 60 %。结论 :HASL联用DDP能有效控制恶性胸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0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燕,陈燕,苏萍娟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局麻后宫腔内注入无水乙醇 5~ 10ml,保留 30分钟 ,观察疗效。结果 :56例 94 .64 % ( 53/56)出血停止 ,85.70 % ( 4 8/56)恢复规律月经 ,37.5% ( 2 1/56)月经量正常 ,57.14 % ( 31/56)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2例治疗后复发 ,副反应以局部短暂疼痛伴灼热感为主。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副反应小 ,为治疗反复子宫异常出血的一种无创伤方法。
2000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怀生,吴桂莲
伪科学的形成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其中医学自身固有的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医学在人类复杂的疾病谱面前的诸多无奈与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过高期望之间的矛盾 ,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助长了人们对长寿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人们对生命科学的现阶段难知领域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的认知倒错 ,客观上赋予了部分医学难题以一定的神秘色彩 ,授伪科学以借题发挥的口实 ;部分医学工作者对传统中医药科学的认识论基础与伪科学赖以惑众的歪理邪说的概念混淆 ,每因两者间共用一样的术语而障目 ,不自觉地把一些伪科学与中医学混为一谈。医学科学在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普及方面 ,首先应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清除那些不切实际的寿命期望 ,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无限可知性与阶段难知领域的关系 ,认真学习和了解传统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变迁 ,划清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只有提高医学工作者的科学素质与知识水平 ,才能有效地防止伪科学谬论和书刊侵蚀学术界 ,真正还医学科学以一片净土。
2000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琳荣,施怀生,王宏
人痘接种术作为牛痘接种术发明的先导 ,为中国人民预防天花 ,乃至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堪称现代免疫学的先驱。然而 ,人痘接种术最终被牛痘接种术所取代 ,走向了消亡。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理论中医学研究的滞后在人痘接种术的消亡中难辞其咎。反思和探讨人痘接种术从发端到鼎盛再到衰亡的深层原因 ,对于审度和探讨理论中医学的走向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0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丽丽
目的 :探讨祛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 65例不同病程和不同症候的类风湿病患者以祛痹汤为基础辨证施治和疗效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达 92 .2 %。结论 :祛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近期治愈和减缓病情有显著疗效。
2000年02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平2000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保玲,段秋龙2000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俊龙
中医学自《内经》开始就已注重脑的研究 ,而中医理论中脑的功能却被分属于五脏系统中 ,数千年既无理论上的实质突破 ,也未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心主神明”论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这一学术取向的形成 ,最初先因《内经》不同学术流派的影响 ,其后与中医学主体认识的设定所产生的选择缺陷有关 ,东方经学传统所决定的理论检验标准进一步维持了这种选择 ,而恰恰是这一稳定的范式结构 ,对中医脑科学产生了羁束作用。突破这一羁束是当代中医学发展的需要 ,中医脑理论和脑科学的发展也应由此发端。
2000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培毅,牛艳艳,贾力莉,冯玛莉,武玉鹏
目的 :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 ( 2 0∶5∶8∶0 .5)为展开剂 ,选择λS=530nm ,λR=70 0nm作为熊果酸含量测定的扫描波长 ,对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对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结果 :加样回收测定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32 % (RDS =2 .14 % )。结论 :此法重现性、回收率良好 ,专属性较强 ,是中药制剂中夏枯草质量控制较为理想的指标。
2000年02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爱华
目的 :从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中提取分离药用有效成份、有效部位。方法 :取金荞麦地上部分 ,先用乙醇温浸、浓缩 ,再用有机溶剂梯度萃取后经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解析和物理常数测定等方法。结果 :从金荞麦中提取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 ,即 5,5’ -二呋喃醛基二甲醚 ,芸香甙。结论 :从金荞麦中提取的 5,5’ -二呋喃醛基二甲醚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0年0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恩来
针灸作为新型学科走上学历教育之路 ,使针灸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上得到规范、统一 ,并继承和发展了祖国医学事业。国内针灸学教学一直沿用普通大学通用的教学方法 ,但从毕业生的整体水平与针灸临床需求相比较 ,具有明显实践医学特征的针灸学在实际操作中的体会积累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师承授受是祖国医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 ,特别在针灸手法及学术流派等方面构成了针灸学的主体构架 ,师承授受式针灸手法和腧穴配伍应用的传授在现行教学法中难以替代 ,将学历教育与师承授受相结合的机制引入针灸专业的中后期教学中 ,则能更好地培养出理论与实际技能操作并行的实用型人才。
2000年02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卫利2000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2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