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建新;刘艳之;刘海霞;卫春红;王将;秦雪梅;朱平;王旭文;李震宇;
目的:利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脑震宁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7月。收集脑震宁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文献筛选共纳入6项研究,包含736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危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1.41(1.29,1.53)。结论:脑震宁对脑外伤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但亟须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加以确证。
2020年03期 v.21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纪茜茜;侯晓菲;仲颖;卢圣锋;吕志刚;
目的:对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主穴进行分析,总结出普遍适用于IBD的穴位。方法:检索200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的针灸治疗IBD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报道文献,提取文献中选用的十四经腧穴,建立IBD的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2.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取文献190篇,提取穴方244首,涉及的64个腧穴中,天枢、足三里、关元、上巨虚使用频次最高,胃经穴位选用最多。胸腹部穴位选用最多,选穴重视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选用最多的是募穴,下合穴、背俞穴次之。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足三里-天枢。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和5对核心穴组。结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IBD时,均可选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气海、中脘作为基本穴位处方。
2020年03期 v.21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马娜;杨继红;朱建华;苏宏权;
方剂学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伤寒论》作为中医方剂之祖,其中记载方剂大部分为汤剂,汤剂的特点在于其服用后药效发挥迅速、可随证加减,但也因其不便携带、无法批量生产,促使了成药的诞生。成药购买简单、服用方便。我国现存古代成药典籍有成书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元代的《御药院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自成书以来,历经900余年盛行不衰,但因历史原因,《御药院方》成书后未能广泛流行,现代对其方剂研究多数在于洗面药门,其文献价值与临床价值被忽略。
2020年03期 v.21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妮娜;田岳凤;
隔物灸,又名间接灸,起源于晋代,由东晋医家葛洪创立。此灸法是在前人艾灸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创立的新的灸法。由于其独特的思维和较强的操作性,并始终遵循着中药、穴位、艾灸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境迁,隔物灸也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材质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味中药演变为复方药,操作过程也逐渐细化且多样,治疗的病症更是由少积多,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病症。隔物灸在现代科学实验与临床应用中,也备受关注,并破解了更多的治疗范围。但目前隔物灸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等。
2020年03期 v.21 169-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吕竹青;闫丽萍;杨善银;杨郁鹏;
目的:观察电针"解郁方"(百会、神门、太冲)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血清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5-羟色胺(5-HT)、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4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针组、电针组4个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是经过旷场实验筛选出来的,采用束缚3 h,夹尾巴3 min,热烘5 min(45~60℃),禁食、禁水各24 h,昼夜颠倒24 h,4℃下冰水游泳5 min,再配合潮湿垫料造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每天随机安排一种造模方法造模,每种方法使用4次,共造模28 d。空白组正常喂养,模型组在假针组、电针组治疗时只抓取固定。电针组和假针组于造模开始即治疗,28 d后麻醉腹主静脉采血,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IDO、5-HT、IL-10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DO含量显著增加(P<0.01),5-HT、IL-10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针组和电针组血清IDO含量均降低(P<0.01),5-HT、IL-10均上升(P<0.01);与假针组比较,电针组血清IDO含量下降(P<0.05),5-HT含量显著增加(P<0.01),IL-10含量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调节血清中的IDO、5-HT、IL-10含量可能是其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2020年03期 v.21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吕玉娥;段永峰;李亚峰;
目的:探究施今墨对药方"腰痛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1(IL-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造模组(B组)、中药组(C组)、西药组(D组),观测各组血清IL-1、NO水平。结果:B组中IL-1、NO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IL-1、NO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施今墨对药方"腰痛康"可以明显降低LDH大鼠模型血清IL-1、NO水平,其治疗LDH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有关。
2020年03期 v.21 176-177+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先文;杨香红;胡海;黄宏兴;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健脾方对悬尾大鼠骨密度和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为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选用大鼠悬尾实验作为废用性骨质疏松和肌萎缩模型的建立动物模型造模共计28 d,造模期间,补肾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给予补肾健脾活血方提取物2.50 g/(kg·d)灌胃,补肾健脾活血方低剂量组给予补肾健脾活血方提取物1.25 g/(kg·d)灌胃,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饮用水灌胃,每天1次。28 d后,全部大鼠腹腔采血后处死,取右侧股骨以及L1~4椎骨和完整分离左右侧比目鱼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成骨标记物血清骨形成蛋白2(BMP-2)、骨钙素(OCN)及破骨标记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进行测定,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大鼠股骨成骨相关基因OCN,Runx-2的表达,双能X线检测各组椎体和股骨骨密度的表达,并测量比目鱼肌湿重与横截面积测量。结果:与造模组相比,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右侧股骨和椎体BMD显著性增高(P<0.05);健脾活血方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血清TRAP呈显著性降低(P<0.01,P<0.05);健脾活血方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大鼠股骨OCN和Runx-2 mRNA的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左侧和右侧比目鱼肌平均湿重显著性增高(P<0.05);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左侧和右侧比目鱼肌I型和II型纤维横截面积显著性增高(P<0.05),健脾活血方低剂量组左侧和右侧比目鱼肌I型纤维横截面积相比造模组呈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补肾活血健脾方可以防止失重引起的骨密度降低和肌萎缩,为临床用于治疗废用性骨质疏松和肌萎缩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0年03期 v.21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晨;魏昀;高慧琴;
目的: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秦艽-威灵仙药对水煎液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结果,并检测药对水煎液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查询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并从中筛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采用安捷伦883975-902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为0.04%磷酸水溶液(0~28 min,85%A→77%A;28~35 min,77%A→65%A);流动相B为甲醇,色谱柱采用梯度洗脱(0~28 min,15%B→23%B;28~35 min,23%B→35%B);流速设置为0.8 mL/min,柱温设置为30℃,检测波长设置为245 nm,进样量设置为5μL。结果:秦艽-威灵仙药对共检索得到13个活性成分,其中属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3个,分别是: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分别在0.021 0~1.056 0μg、0.036 5~11.720 0μg和0.016 2~1.142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4%(RSD=2.33%,n=6)、100.20%(RSD=0.64%,n=6)和101.11%(RSD=3.59%,n=6),在药对水煎液中的含量分别为2.13 mg/g、28.36 mg/g和4.51 mg/g。结论:通过HPLC法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秦艽-威灵仙药对水煎液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并测定了其含量。
2020年03期 v.21 183-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7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育贵;吴红伟;李东辉;张淑娟;辛二旦;牛江涛;司昕蕾;李越峰;
目的:优选甜荞多糖水提醇沉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期望为甜荞多糖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均匀设计U5(53),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甜荞中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甜荞中多糖水提醇沉的影响;再以可溶性淀粉、糊精为稀释剂和赋形剂,70%乙醇为润滑剂制粒,并测定其溶解性、成型性和稀释性,综合评定多糖颗粒的稳定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在80℃下提取120 min,该条件下提取多糖含量实测值为12.27 mg/g;最佳制粒工艺荞麦多糖、可溶性淀粉和糊精用量比例为2∶1∶5,并使用70%乙醇作为润湿剂制得颗粒剂成型性好、流动性好且不易粘连,溶化速度快且静置后无沉淀。结论:优选出的甜荞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可靠,为其后期的研发奠定基础。
2020年03期 v.21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国章;何莹;尹照瑞;黄庆玉;李凤丽;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结合位点、结合常数和作用力类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得到相关参数。结果: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发现,在灯盏花素的作用下,牛血清白蛋白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轻微蓝移,蛋白质疏水性增强;通过荧光光谱法发现,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猝灭类型为静态-动态联合猝灭,其中静态猝灭起主导作用。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得到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结论:阐明了灯盏花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建立了灯盏花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型。
2020年03期 v.21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春潮;郭洁;姜昭;汪志云;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多奈哌齐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80例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组为联合治疗组,多奈哌齐治疗组为单药治疗组,通过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较前有所增高,并且联合治疗组MMSE评分改善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2);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并且联合治疗组ADL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单药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多奈哌齐,两药协同作用,可以促进微循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氧化应激,增加乙酰胆碱神经递质,改善突触间隙信息传递等多方面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能够为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一项较好的治疗选择。
2020年03期 v.21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贺娟;段春鹏;高继宁;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诊断为高磷血症患者56例。结果:治疗组退出1例,完成23例,55例患者治疗后,治疗组血磷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疗效肯定。
2020年03期 v.21 199-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霞;李志鹏;高素云;
目的:评价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 d的症状,分别评分并记录,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3期 v.21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石峻林;何信鹏;彭卓隽;林亚平;
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志障碍性疾病,同时也是临床上增长趋势较高的疾病。头皮针抽添法运用头皮针提插补泻手法从神论治以安神定志,从而治愈小儿神志疾患。林亚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针灸研究及临床工作数十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性疾病、胃肠道疾病、带状疱疹、抽动障碍等疾病有独特认识和较好的治疗方法。林亚平教授运用针灸辨证论治原理寻找病变经络,并采用头皮针抽添法祛邪扶正,对于小儿抽动障碍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2020年03期 v.21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贾志新;冯五金;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冯五金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地临床实践,认为本病是一种结肠局部病变为主,具有寒热虚实错杂、气血失和、身心共患等特点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创新性的提出了辨病位以内外合治,辨病性以寒热分治,辨病机以气血共治,辨情志以形神兼治的诊疗模式,并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在肾阳虚为本的认识基础上,独创了以辛甘发散之品温通肾阳的治法,拟制了益气清肠汤、温阳止泻汤等专方分别从寒热论治本病。为了便于理解其诊疗思路,特撰文说明之。
2020年03期 v.21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4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振盛;叶若凡;吴小宝;王爱国;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34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复位后以小夹板结合石膏托固定。随访观察骨折端的稳定性及骨折愈合情况,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中位数11个月。治疗后治愈28例,好转6例。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结合石膏托固定可有效维持跟骨骨折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2020年03期 v.21 210-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未韦;郝志红;
目的:探讨解酒护肝汤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晋中市中医院2018年4月—2019年11月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解酒护肝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74.00%相比显著增高(P<0.05)。两组治疗前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酒护肝汤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疗效明显,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能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020年03期 v.21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9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魏娜;
目的:分析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EB病毒抗体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55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纳入研究组,将同期55例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衣壳抗体IgM(VCA-IgM)、衣壳抗体IgG(VCA-IgG)和衣壳抗体IgA(VCA-IgA),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在VCA-IgM、VCA-IgG和VCA-IgA抗体阳性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3.64%、7.27%和3.64%,研究组分别是85.45%、90.91%和14.55%,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抗体检测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可以将患儿患病程度及发展状况清楚地反映出来,以便更好地诊治疾病,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2020年03期 v.21 215-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瑞华;张静;李静;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经临床确诊的葡萄膜炎合并黄斑水肿病例32例(36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随访4~8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结果: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后4周、8周与治疗前比较,CMT、BCVA均明显改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葡萄膜炎合并黄斑水肿能够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可以提高视力水平、控制炎症及预防并发症。
2020年03期 v.21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桂凤;
目的:分析2014年-2018年5年内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判断依据。方法:5年共收集2322株非重复分离的病原菌,通过纸片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按照各年CLSI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32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0.1%(1628/2322),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5.8%(368/2322);5种最常见的细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5.6%)、肺炎克雷伯菌(15.8%)、大肠埃希菌(12.7%)、铜绿假单胞菌(9%)、金黄色葡萄球菌(7.6%)。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占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51.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逐年上升,肠杆菌科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药物依旧高度敏感。结论:我院感染的细菌构成比与大多数医院细菌感染相关文献差别不大,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逐年升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尤为突出。
2020年03期 v.21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1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宇星;李武;冯祥;危威;陈沁涛;刘小卫;李江山;
经络理论在推拿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拿手法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于周身而启效。现代研究中,神经传导研究与经络理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利用接触性热痛(CHEPs)痛觉诱发电位,记录痛觉的客观反映,检测痛温觉传导通路,在经络-神经传导理论的指导下,可望从另一个角度客观、精确地阐释推拿手法启效的神经机制。
2020年03期 v.21 224-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8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晓;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梗死乃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病。心气虚证是CHD的主要证型,脂质代谢紊乱是联接DLL4/NOTCH信号通路、脂蛋白脂酶(LPL)与CHD心气虚证的重要桥梁,DLL4、LPL、TBX20的异常表达均与CHD心气虚证的发生发展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DLL4/NOTCH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下调TBX20表达,抑制LPL转录,减少LPL表达,从而升高血浆TG水平,促发CHD心气虚证并加重其病情。
2020年03期 v.21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士彩;潘东;王爱国;张广明;王晓辉;朱双印;
骨折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进行压缩、弯曲以及复合加载等实验研究获得骨组织极限应变、破坏载荷、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从微纳米级层面的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的检测获得骨组织微观空间结构、材料特性变化等骨材料特征;从动态力学性能方面模拟骨在体内的环境,得到骨组织的动态表观弹性模量。同时,利用X-光片半定量评估方法进行评价不同时期骨折愈合状态;基于Micro-CT影像技术对骨组织进行三维成像,定量分析骨密度和骨小梁等参数评价骨折愈合效果;三维数字散斑应变测量可实时非接触式测量骨组织全场应变获取骨折愈合精确状态。系统、全面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研究和评价方法为临床指导评价骨折康复和骨折愈合提供重要的方案参考。
2020年03期 v.21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赵泽琳;王燕平;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包含从儿童到老年各个阶段,其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威胁着患者的正常生活。音乐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实操方法和理论为基础,结合音乐独有的生理、心理方面的效应,使患者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最终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音乐疗法对于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方面。音乐疗法可以使抑郁症患者心情得到放松,使他们找到释放、发泄的点,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还可以稳定患者内环境,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音乐疗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低沉情绪而且会唤醒对生活的积极性,从根源上阻断抑郁症的发病。
2020年03期 v.21 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5K] [下载次数:1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