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封面:理论中医学图说

  • 动态组合化学和生物动态组合化学:一个中药和方剂研究的新方向

    冯前进;刘润兰;

    <正>方剂始终是中医药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因为方剂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理、法、药、方)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使得方剂研究一方面能为寻找新药的研究提供全新的先导模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揭示中医药学理论的现代生物医学或生命科学原理,并促进两者融会贯通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径,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研究模式从单一成分药物(monocomponent drug)到多组分药物(multicomponent drug)的转变以及新一代网络药物(network drug)概念的提出[1],方剂重新受到国际上药物科学界的普遍关注,且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国际视野中的新的药物科学研究领域。方剂研究有许多种角度和方法,对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

    2013年03期 v.14 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实验中医药学

  • 红花外用微乳制剂的药效学初步研究

    季新燕;常瑞华;梁红娟;冯前进;

    目的:探讨红花外用微乳制剂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用红花酒精及红花微乳分别经皮给药7 d,用醋酸扭体法测镇痛,小鼠腹腔通透性改变测抗炎,用玻片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和用鼠尾横切法测出血时间,来评价红花外用微乳制剂的药效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组相比,红花外用微乳制剂与红花酒精都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活血作用,且红花微乳作用强于红花醇。结论:红花外用微乳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活血作用。

    2013年03期 v.1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电针腧穴“肠病方”对肠黏膜损伤大鼠MPO和IL-10表达的影响

    双源;闫丽萍;燕平;祁超;乔瑞瑞;刘明菲;张春龙;

    目的:观察电针"肠病方"对大鼠急性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用6%冰乙酸制备大鼠急性肠黏膜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肠病方",测定大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PO含量上升,IL-10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PO活性下降(P<0.05),IL-10含量上升(P<0.05)。结论:电针"肠病方"对大鼠急性肠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MPO和IL-10含量有关。

    2013年03期 v.1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黄附子汤不同制备方法温下作用的比较

    段秀俊;赵丽娜;裴妙荣;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备的大黄附子汤对寒积便秘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附子汤水煎液组、乙醇回流组、超微粉碎组。以冰水灌服制备寒积便秘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粪便中出现炭末的时间以及给药后5 h内的排便点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附子汤水煎液组、乙醇回流组、超微粉碎组小鼠粪便炭末出现时间缩短,排便点数增加。结论:不同方法制备的大黄附子汤均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

    2013年03期 v.14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后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的建立

    李玲;孙学华;李曼;周振华;高月求;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一种快速的建立方法。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喂养普通基础饲料和改良后高脂饲料10 w。比较两组大鼠血清ALT、AST、DBIL、HDL-C、LDL-C、TC和肝组织匀浆GGT、TG、GSH含量的变化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第10周时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DBIL、HDL-C、LDL-C、TC、TC/HDL-C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GGT、TG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P<0.05)。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脂肪变性及炎症,模型组大鼠在小泡性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伴随淋巴细胞浸润和灶状坏死。结论:改良后高脂饲料可加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造模进程,值得推广。

    2013年03期 v.1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文化与科学

  • 杂说翻译

    曲进;

    <正>因为参加了一个与中医药学翻译有关的学术团体,于是向翻译学者学习的机会多了起来,也就激起了自己对翻译和翻译中医药学问题的兴趣,并有了一些业余时间的学习和感悟。对于翻译,我们总是说"翻译",习于旧惯,多以为常,然实际上"翻"和"译"的语义却是不尽相同的。"翻"为即时情境下的双向口语转换,而"译"则不仅指书面文体在不同语言间的单向转换,而且还包含了与"译"的行动相关的某些更多的语义。例如"传也"、"解释或阐释",与"择"相通,从而将"译"的功能和目

    2013年03期 v.1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 荔枝核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刘光明;

    目的:建立荔枝核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市售9批荔枝核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并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增加对市售荔枝核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市售9批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定与《中国药典》中所载结果相同,样品中水分含量范围为9.98%~12.02%,平均值为10.97%;总灰分含量范围为11.56%~14.02%,平均值为12.86%;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范围为0.99%~1.60%,平均值为1.28%;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范围为10.12%~10.79%,平均值为10.44%;95%乙醇浸出物含量范围为5.13%~5.64%,平均值为5.43%,并对其含量限度提出了建议。结论:荔枝核药材中水分检查限度不超过15.0%,总灰分检查限度不超过15.0%,酸不溶灰分检查限度不超过2.0%,水溶性、乙醇浸出物含量分别不低于10.0%和5.0%。所制定荔枝核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评价荔枝核药材的质量。

    2013年03期 v.1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苦苣菜中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冀德富;裴妙荣;王彬芳;

    目的:初步研究小苦苣菜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方法:采用系统预实验对小苦苣菜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结果:小苦苣菜中可能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多糖、苷类、皂苷、鞣质、有机酸、黄酮、蒽醌、酚、内酯、香豆素、甾体化合物、萜类、生物碱和挥发油等。结论:实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小苦苣菜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3年03期 v.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中药芳香型喷墨打印机墨水制备的研究

    李刚;荆英珊;马青;

    目的:研究中药芳香型喷墨打印机墨水的制备。方法:从薄荷、辛夷、野百合、丁香4种饱含挥发油的中药中优选薄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药包合技术,将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的薄荷挥发油加入墨水中。考察挥发油出油率及喷墨打印机墨水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中的溶解特性及墨水的稳定性。结果:芳香型墨水中墨水、挥发油、吐温、无水乙醇加入量为1 000∶10∶15∶5,所制备的芳香型墨水常温稳定性、耐热性及芳香持久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且所制备的芳香型墨水具有特殊香味、稳定性较好。

    2013年03期 v.1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选雄芍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梁惠珍;李霞;门九章;孟庆雷;周茆;

    目的:优选雄芍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2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时间9 h。结论:优化得到的挥发油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2013年03期 v.14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PLC-RID法测定银杏叶片中4种萜类内酯的含量

    窦国义;高宝益;李红梅;

    目的:建立HPLC-RID法测定银杏叶片4种萜类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银杏叶内酯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为r>0.99,平均回收率为100.30%。结论:HPLC-RID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2013年03期 v.14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通闭消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熊山;

    目的:建立通闭消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泛制法制丸,通过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按实验选取工艺所制丸剂的性状、鉴别、水分、重量差异及溶散时限均符合中国药典中丸剂的标准。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可靠。

    2013年03期 v.14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信息

临床研究与经验

  • 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机体IgA、IgG、IgM及补体C3的影响

    郭孟琦;田岳凤;袁叶;李雷勇;王军;陈猛;董成林;

    目的:根据传统艾灸的预防保健作用,在神阙、关元等穴施以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机体IgA、IgG、IgM及补体C3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8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将以熟地、山药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每穴3壮,隔日灸,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施灸前及施灸1个疗程结束后抽血5 mL,检测IgA、IgG、IgM及补体C3的含量。结果:隔药饼灸后青、中年组机体IgA、IgG含量降低,与施灸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IgG及补体C3含量较施灸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老年人机体IgG及补体C3含量升高明显,呈现出对老年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较好的调节作用。

    2013年03期 v.1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血塞泰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hs-CRP的影响

    申思;郭志华;李雅;宾晓芳;刘叶辉;毛湘屏;刘文频;

    目的:探讨血塞泰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塞泰,4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泰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有关。

    2013年03期 v.1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加减预防麦默通术后皮下瘀血的临床观察

    林森;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内服治疗麦默通术后皮下瘀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患者,并于术后出现瘀血的5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纯的包扎48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皮肤瘀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能够减轻麦默通术后皮下瘀血疼痛,淡化皮肤青紫。

    2013年03期 v.1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抑抗助孕汤治疗免疫性不孕46例临床观察

    马晶;张晋峰;

    目的:观察抑抗助孕汤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抑抗助孕汤(煎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44例口服强的松龙片,14 d为1个疗程,观察1~3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例治愈率、抗体转阴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补肾活血、清热利湿法立意的抑抗助孕汤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显著。

    2013年03期 v.14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王琴;顼志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w;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TCSS评分。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T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

    2013年03期 v.1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参芪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韩斌;陈欣和;陈晓霞;唐艳玲;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8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口服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芪复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w,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参芪复方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改善和延缓发展的作用。

    2013年03期 v.1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种药物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0例临床观察

    贾红琴;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甲硝唑以及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4种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加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后的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67%,治愈后的复发率为11.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后的复发率为3.33%;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愈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种药物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1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并发肺脓肿治验探讨

    白震宁;王海萍;

    <正>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肺脓肿发病率已明显降低。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易发生各种感染,但目前临床上糖尿病并发肺脓肿者并不多见。笔者于2012年10月间曾收治1例糖尿病

    2013年03期 v.1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

    张瑞;王宝迎;张成龙;翟春涛;王晓颖;秦霞;任艳珍;索玉平;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的60例适合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在月经干净后同时使用穴位埋线,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子宫肌瘤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指标。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期间患者均闭经,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血红蛋白上升,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3年03期 v.1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0例疗效观察

    赵敏;

    目的:观察自拟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同时给予强的松。试验组采用自拟咳喘汤加减进行治疗。两组均以1 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1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四肢创伤术后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赵樑;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对四肢创伤术后发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术后异常发热的病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术后早期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药。治疗组根据证候表现分为气虚发热、气血两虚、阴血不足、血瘀发热、湿热内阻5种证型,并分别予以相应的方剂加减;待患者体温正常后,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发热持续的时间。结果: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为(4.68±0.71)d,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为(3.99±0.82)d,两组平均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论治四肢创伤术后发热疗效优于术后单纯活血化瘀治疗。

    2013年03期 v.1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腰突方”外敷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

    宋凤宝;

    目的:观察"腰突方"外敷结合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腰突方"外敷结合内服中药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照组70例用中药内服及牵引理疗治疗,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6%;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突方"外敷结合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中药内服及牵引理疗治疗。

    2013年03期 v.1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变蒸周期初探

    高宴梓;王凤兰;

    变蒸是指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诸种生理反应现象,历代医家都有所阐述。古籍中存在大量关于变蒸周期的论说,分别有十变七蒸说、十变八蒸说、十变九蒸说、十小变说等不同的论说。通过对中医古籍中变蒸周期内容的梳理,探讨变蒸周期与小儿性别、体质、脏腑、七情以及精气神等的关系,以期对小儿生理学学术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3年03期 v.1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治疗非炎性带下过多40例疗效观察

    郝亚芬;史红颖;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非炎性带下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采用洁尔阴洗液和保妇康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7.5%,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仅为52.5%。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非炎性带下过多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3期 v.14 52-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现代生物医学

  • 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前后面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动力学研究

    张建平;夏耀林;王晓英;韩彬;王丕敏;孙鹏;马继;任俊峰;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前后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针灸治疗的可行性及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观察测量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前后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比较分析针灸治疗前后面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后即时面动脉及其分支的PSV、EDV明显增快,阻力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增加面部血流供应量,从而促进面瘫的恢复。

    2013年03期 v.1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回顾性分析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附2例病例报道)

    解龙昌;杨新光;何毅华;高聪;

    目的:报道1例临床罕见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病例及1例疑似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临床及早期影像学特点。结果:2例均为青年患者,均以突发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伴或不伴肢体乏力、言语不清、短暂记忆障碍等症状。MR示脑叶皮质长T1、长T2信号,TCD可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呈低阻力波形改变、PI值降低。结论: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反复发作性、短暂性头痛的患者,血管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新发缺血病灶者,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应考虑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可能。

    2013年03期 v.1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多卡因凝胶在中老年男性术前导尿术中的应用

    侯俊;蔡静怡;金秀钧;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凝胶在中老年男性术前导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中老年男性术前导尿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插尿管前从尿道外口注入利多卡因凝胶后插入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导尿术。分别观察尿道损伤率、一次插管成功率,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和尿道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老年男性术前导尿应用利多卡因凝胶能明显减轻插管时的疼痛,减少尿道损伤,显著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013年03期 v.1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肠镜对145例回盲部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

    郭斌;

    <正>2001年-2004年间我院用OLYMPUS公司CF-240L电子结肠镜检查2 170例病例,达回盲部2 082例,成功率96%,发现回盲部病变145例,病变检出率6%,现将其结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2013年03期 v.1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和经腹部切除术对比研究

    孙翠仙;马承晓;安海英;吉广庆;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手术要点、适应症及优点。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10年8月98例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及同期指征相近的130例经腹部全子宫切除术(TAH)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伤口疼痛程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TVH组均手术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疼痛程度均明显小于TAH组(P<0.05)。结论:TVH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2013年03期 v.1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口服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申海英;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口服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连续口服3个月以上1种或1种以上大剂量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仍较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地特胰岛素睡前注射联合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治疗3个月后,FBG、2 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治疗后虽有小幅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睡前单次注射联合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其降糖效果与传统预混胰岛素相当,安全性更佳,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依从度较高,并且体重增加较少。

    2013年03期 v.1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回顾性分析23例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韩彬;刘晓明;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23例病例5年DFS为(82±2)%,10年DFS为(64±3)%。19例局限期胸部肿瘤病患(Ⅰ期和Ⅱ期)10年DFS是(76±3)%。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种具有侵袭能力的肿瘤,早期诊断和局部肿瘤的完整手术切除联合新辅助化疗或辅助放化疗可提高DFS。

    2013年03期 v.1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度淤胆型肝炎临床观察

    郜英;宋茂舟;梁超蓉;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度淤胆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慢性乙型重度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和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31例用腺苷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 w。观察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血清总胆红素、ALT、AST、碱性磷酸酶、A/G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BIL、ALT、AST、AL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与腺苷蛋氨酸联合治疗重度淤胆型肝炎在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方面临床效果明显。

    2013年03期 v.1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讲座与综述

  • 中医肾主耳理论研究综述

    于红;郭蕾;柴金苗;

    <正>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对肾与耳的相属关系都有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五阅五使》亦曰":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云:"肾气通于耳,肾气和则耳能辨五音矣。"《外台秘要》认为:"精气调和,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肾主耳理论指导医者应用于临床实践。1肾主耳的来源

    2013年03期 v.1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复制与评价

    姬洁莹;李晋奇;郭阿霞;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未明了的慢性、对称性侵害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

    2013年03期 v.1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中成药抑制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田涛;

    <正>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在不利于它生存的环境条件下为了延续生命活动而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因此只要有药物的威胁存在,人体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细菌的耐药性[1-4]。随着抗生素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应用,再加上临床存在或多或少的抗生素滥用现象,因此有相关资料报道显示,细菌的耐药现象已经

    2013年03期 v.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