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医史文献

  •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用药规律分析

    戴钟元;王纪翔;黄平富;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分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12月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3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12月中医药治疗COPD的临床研究文献,将规范化后的处方信息输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分别进行中药功效类别、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证候-中药相关性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222首,涉及217味中药,药物功效以利水消肿、润肠通便、燥湿化痰、生津养血使用频次较高;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14味,其中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使用频次较多;药性以温性药和平性药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多归肺经、脾经、心经、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条支持度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党参—黄芪”“白术—黄芪”“五味子—黄芪”等药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5个药物组合:(1)黄芪、党参,是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对;(2)茯苓、白术,用于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3)甘草、陈皮、半夏,三药合用为二陈汤加减,擅治湿痰咳嗽;(4):五味子、紫苏子、熟地黄、紫菀、款冬花,本组合近似射干麻黄汤加减,宣肺祛痰,降气止咳。(5):炙甘草、当归、桃仁、人参、蛤蚧、桔梗、苦杏仁、防风、丹参、桑白皮、麦冬、山药、地龙、山茱萸、淫羊藿、川芎、补骨脂、黄精。本药物组合为人参蛤蚧散+膈下逐瘀汤+六味地黄丸+归脾汤加减,补肺益肾、止咳定喘,同时兼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由药物聚类分析可推断,现代医家治疗COPD稳定期多采用补益肺气、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活血化瘀诸法灵活施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个证型-中药分布图,证型分别是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和肺肾两虚证,黄芪、五味子、茯苓、党参、陈皮、白术、丹参等与证型关联度较强。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以补肺益肾健脾为基本原则,辅以降气化痰、调气活血之法,可为临床提供组方用药依据。

    2025年08期 v.26 827-83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经方麦门冬汤主治衍变与方义探析

    陈侣华;王馨瑶;倪文婷;

    经方麦门冬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6味药物组成,主治虚热肺痿之“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汉代以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金匮要略》的内容部分失传,因此,麦门冬汤的主治沿革在魏晋南北朝至宋金元时期有断代现象,主要见于清代医籍,亦与当时疫病横行,温病学派兴起关系密切。在《中华医典》中以“麦门冬汤”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设定为汉代至近代,共查找到327条关于麦门冬汤的记载,以组方完全相同为标准,共得到符合标准的经方麦门冬汤文献数据53条。除去无法复核考证的文献及日文文献,最终纳入37篇文献。明清时期,以喻昌为代表的医家提出麦门冬汤清肺降气,滋阴润燥,是治疗“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的“治本之良法”,其制方初衷重在补肺,组方经典之处是麦冬和半夏配伍,佐以人参,以补肺为最终目标,培土(滋养胃阴)是手段。麦门冬汤延用至今,目前归为滋润内燥剂,主治从肺痿衍变为呕吐。

    2025年08期 v.26 833-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2000—2024年地黄多糖研究热点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彭雪琴;黄睿雅;吕文鑫;翟婷婷;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地黄多糖2000—2024年的研究动态,识别其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为数据源,检索2000—2024年发表的与地黄多糖研究相关的文献,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在2014年和2020年达到峰值,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正在快速扩展。英文文献发文量自2015年后出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国际学术界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李瑾、胡元亮分别是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是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并分别与其他多家机构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关键词分析显示,地黄多糖的研究集中于抗氧化、免疫调节、药理作用及提炼技术等方面。结论:地黄多糖的研究正向深入发展,研究热点已从基础研究逐步扩展到多领域应用。未来需加强分子机制研究,优化提取技术,借助人工智能与组学技术推动其在医学及健康产业中的深入应用和转化。通过加强中外有效学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地黄多糖研究成果的国际共享和转化。

    2025年08期 v.26 838-847+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 黄芪不同炮制品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高伟城;王小平;李鑫如;陈荣珠;

    目的:对盐炙、盐煮、盐炒、盐麸炒等盐制黄芪样品及蜜炙黄芪样品、黄芪生品中的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及营养价值分析,以期为盐制黄芪的质量标准完善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PITC-HPLC)测定黄芪不同炮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以必需氨基酸(EAA)、药用氨基酸(MAA)及甜味氨基酸(SAA)在总氨基酸(TAA)中的百分含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氨基酸比值系数法(RCAA)对黄芪不同炮制品进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不同炮制方法的盐制黄芪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553~12.769 mg/g,4.948~7.500 mg/g,1.982~2.913 mg/g,2.083~3.107 mg/g,2.928~3.697 mg/g,4.261~6.181 mg/g,1.563~2.702 mg/g,2.024~2.904 mg/g,4.850~6.964 mg/g,2.258~3.665 mg/g,1.419~1.930 mg/g,3.338~4.692 mg/g,1.043~1.275 mg/g,2.273~3.309 mg/g,3.013~4.360 mg/g,2.598~3.401 mg/g及3.195~4.442 mg/g。黄芪不同炮制品聚类为生品黄芪、蜜炙黄芪及盐制黄芪3类。EAA百分含量(EAA/TAA)及EAA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生品黄芪为31.921%、46.889%,蜜炙黄芪为35.433%、54.897%,盐制黄芪为32.096~33.897%、47.268~51.279%。生品黄芪、蜜炙黄芪及盐制黄芪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SRC)分别为77.696、90.735、90.202~96.684。黄芪不同炮制品的EAA含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成人需求值。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盐制黄芪的氨基酸含量测定,盐煮法有利于黄芪氨基酸的提取,生品黄芪经盐制及蜜炙后,可提高其营养价值。

    2025年08期 v.26 848-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实验中医药学

  • 黄芪多糖对罗丹明123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的影响

    余晓夏;蒋畅;雷婷;陈念;张捷;韩静;

    目的:通过检测黄芪多糖(APS)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Rh123)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的影响,验证APS是否对大鼠肠道上皮细胞P-gp功能有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APS,并采用苯酚硫酸法和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分别检测黄芪中APS及蛋白质的含量。体内实验选用30只SD大鼠作为受试对象,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维拉帕米(0.01 mg/g)为阳性对照,并设置不同给药时长(2 d,5 d,10 d)的APS给药组(0.1 mg/g),每组6只。各给药组每日以1 ml/100 g的给药体积灌胃给药1次,并于末次给药30 min后每只大鼠灌胃0.005 mg/g Rh123 1 ml/100 g,采用荧光酶标法测定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360 min后各组大鼠血浆中Rh123血药浓度变化,并使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拟合吸收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样品中APS含量为(54.09±1.69)%,蛋白质含量为(8.89±0.30)%。与空白组比较,APS-2 d组大鼠AUC_(0-t)明显增加,APS-5 d组和维拉帕米组大鼠AUC_(0-t)及C_(max)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S-10 d组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S-2 d组、APS-5 d组大鼠C_(max)和AUC_(0-t)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S-10 d组大鼠C_(max)和AUC_(0-t)明显低于维拉帕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S可促进大鼠Rh123口服吸收,表明其对大鼠肠道上皮细胞P-gp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给药时长为5 d时作用最明显。

    2025年08期 v.26 85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子午流注择时中药保留灌肠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大鼠炎症因子、肠道菌群及TRPV1表达的研究

    杨海玲;毛艳;方蓉;张晓琳;

    目的:探究基于子午流注择时中药保留灌肠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小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及模型组、灌肠1、2、3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灌肠1、2、3组大鼠分别在酉时(6:00 PM)、辰时(9:00 AM)、卯时(6:00 AM)以生药量4.32 g/kg的大承气汤1 ml/只保留灌肠,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均于卯时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肠,各组均1次/d灌肠,持续干预14 d。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TRPV1、CGRP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HMGB1、TRPV1、CGRP蛋白表达水平及肠道中双歧杆菌属占比均升高,乳杆菌属占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灌肠1、2、3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HMGB1、TRPV1、CGRP蛋白表达水平及肠道中双歧杆菌属占比均降低,乳杆菌属占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1、2、3组中,灌肠3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HMGB1、TRPV1、CGRP蛋白表达水平及肠道中双歧杆菌属占比最低,乳杆菌属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1、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绒毛顶端上皮下间隙增大,细胞间可见大量炎性浸润,腺体排列紊乱;灌肠1、2、3组大鼠小肠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腺体排列趋于整齐,炎性浸润大大减少,灌肠3组形态最佳。结论:基于子午流注择时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肠道菌群平衡,降低小肠组织中HMGB1、TRPV1、CGRP表达水平,进而改善小肠的组织形态。

    2025年08期 v.26 861-86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临床研究与经验

  • 安神助眠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症临床观察

    周逸潇;陈旭宁;吴红全;陆经霞;杨发明;

    目的:探讨安神助眠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3年4月—2024年6月在山西省针灸医院老年病科接受治疗的72例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均于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片,第1周1 mg/次,后3周2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神助眠针法,取穴百会、四神聪、神门(双)、阴郄(双)、通里(双)、灵道(双)、大陵(双)、内关(双)、太溪(双)、照海(双)、申脉(双)。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共28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多导监测睡眠仪监测睡眠潜伏期(SL)、睡眠总时间(TST)及觉醒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89%,3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中医证候表积分、PSQI量表总分及各项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安神助眠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症的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更好地缓解焦虑、抑郁状态。

    2025年08期 v.26 867-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补阳还五汤联合经刺激颅磁刺激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

    何胜飞;张金琴;李杜娟;李文;李扬缜;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经颅磁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汤。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步行能力、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六级肌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下肢骨骼肌肌力、血液黏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偏身麻木、气短乏力、舌色黯、舌下脉络增长)、血液黏度指标(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步行能力(6 min行走距离、10 m行走时间)优于对照组,上肢MRC六级肌力评分、下肢FMA评分、下肢骨骼肌肌力(髋关节伸展、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背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可改善神经功能,显著提升患者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对中医证候的整体改善效果优于单一经颅磁刺激治疗,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

    2025年08期 v.26 873-87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刘慧;吴湘湘;王艳珠;黄昀烁;谢璇;赵金阁;郑春松;

    目的:以国医大师朱良春《痛风(浊瘀痹)诊治与康复手册》为检索源,总结其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中药组合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方法:整理朱良春教授的医案,统计并分析所用中药的频次、性味和归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提取核心中药组合;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该组合治疗痛风的潜在机制。结果:共纳入92首处方,包含227味中药;统计分析显示,朱良春教授治疗痛风的中药四气以平、温、寒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核心中药组合为土茯苓、威灵仙、泽泻、薏苡仁、萆薢。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到该组合的活性成分105个及对应靶点190个,在GeneCards、OMIM与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到痛风靶点2321个,交集靶点100个;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出10个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1(Akt1)、B细胞淋巴瘤2(BC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干扰素γ(IFNγ)、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和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核心中药组合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NF-κB等通路调节痛风,并与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等途径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中药有效成分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与TNF、IL-6、MMP-9等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和稳定性。结论:朱良春教授治疗痛风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湿、通痹利尿、行瘀等方法,核心中药组合的主要成分(如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通过作用于TNF、Akt、IL-6等靶点,调节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从而有效治疗痛风。

    2025年08期 v.26 878-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加味消瘰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

    杨舫;王清;刘弘;赵芳;梁静;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许润三教授自拟加味消瘰丸治疗子宫肌瘤(UF)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BATMAN数据库收集加味消瘰丸中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UF的相关疾病靶点,在Cytoscape 3.10.0软件中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加味消瘰丸治疗UF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根据拓扑分析参数筛选加味消瘰丸治疗UF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获得87种活性成分,其中槲皮素、木樨草素、山奈酚、汉黄芩素、藏花酸被确定为关联靶标最高的活性成分;通过Venny 2.1.0分析得到加味消瘰丸治疗UF的预测靶点193个,拓扑分析后根据度(degree)值确定p53、Akt1、ESR1、TNF、JUN、IL6、HSP90AA1、EGFR、CCND1、MAPK1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957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BP)包括717个条目,主要涉及基因的正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表达正向调控、对外源性刺激的响应、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转录的正向调控、DNA的模版化等;分子功能(MF)包括159个条目,主要涉及酶结合、同种蛋白质结合、蛋白结合、RNA聚合酶II转录因子活性、配体激活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细胞组分(CC)包括81个条目,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大分子复合物、细胞外区域、染色质、RNA聚合酶II转录因子复合物。KEGG共富集178条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为未来开发中药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加味消瘰丸对UF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025年08期 v.26 889-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

    赵克明;侯羽;丁莉莉;张智博;杨丽;臧凝子;曹明卓;王晶;程晓雨;盛野;路一凡;杨灿;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技术研究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BA)的信号靶点和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工具(TCMSP)筛选柴胡-黄芩药对治疗BA的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运用DisGeNET、GeneCards、OMIM数据库提取BA的作用靶点;借助韦恩图,对柴胡-黄芩的作用靶点与BA的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利用网络分析插件分析重要的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关键蛋白;通过DAVID数据库以及微生信云平台对共同靶点实施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柴胡-黄芩与BA的共同靶点有76个;PPI网络涉及76个节点,646条边,筛选后获得15个核心靶点,包括P-糖蛋白(ABCB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3(CASP3)、热休克蛋白90 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雷帕霉素机制靶蛋白(MTOR)、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雌激素受体1(ESR1)、蛋白激酶B(Akt1)、髓过氧化物酶(MPO)、Janus激酶2(JAK2)、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PIK3CG)。GO功能主要涉及调控蛋白激酶的信号传导和激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气泡图则揭示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代谢通路以及癌症相关的蛋白聚糖通路等多个通路的关联性。结论:研究揭示了柴胡-黄芩药对治疗BA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通路等,为其治疗BA的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5年08期 v.26 898-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贾六金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常见病经验举隅

    张慧媛;贾六金;杜彩凤;赵勇;

    活血化瘀法为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贾六金教授擅长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时,贾六金教授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患者具体病情,或巧妙灵活加味,或精准与他方合方,力求方药与病症丝丝入扣、紧密贴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贾六金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癫痫、声带小结、肺炎支原体肺炎、髋关节滑膜炎等常见疾病,以活血化瘀为核心治法,结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注重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同时,依据具体病症,灵活配伍化痰开窍、利咽散结、宣肺止咳、通络止痛等治法,形成了系统的辨治体系。通过对病例的详细分析,总结贾六金教授应用活血化瘀法的独特思路与宝贵经验,以期为儿科同仁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年08期 v.26 906-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胡子朝;王睿;张雯婧;李一芳;王芳;李晶晶;

    目的:回顾性分析王乐匋教授疏肝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2年9月—2024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120例CAG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收集暴露组(疏肝和胃方干预)与非暴露组(西医对症干预),各60例,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病理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暴露组疗效优于非暴露组,复发率低于非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暴露组主症胃脘隐痛或胀满、胁肋胀痛、嗳气、反酸及次症胸闷、食少积分均优于非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胃镜病理积分、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和胃方治疗CAG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镜病理,缓解焦虑抑郁状态,且复发率低,安全性更高。

    2025年08期 v.26 911-916+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健脾活血清热燥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2~3期临床疗效观察

    侯燕琳;康建英;赵怡蕊;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清热燥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2~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一病区符合CKD2~3期诊断的住院患者60例,依照差异治疗手段,将样本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开展后续研究。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标准对症干预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以健脾活血、清热燥湿为主要治则的中医内外结合疗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对整体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水平降低、eGFR升高,对照组eGFR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1.4%,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4.8%,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脾活血清热燥湿法的中医综合辨证治疗通过多途径给药、多靶点干预能够有效改善CKD2~3期患者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2025年08期 v.26 917-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验案举隅

    王特;马铭辰;郭土宁;王雨童;常敏;曹玉霞;王海军;

    腓总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后,绕行于腓骨颈外侧,此处位置表浅且紧贴骨膜,易受压迫或外伤。腓总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足背伸障碍、足下垂、足内翻,以及外踝、足背外侧面的皮肤感觉障碍为主。腓总神经损伤可归属于中医学“痿证”或“经筋病”范畴,以患肢运动受限、肌肉萎缩、无力、动作迟缓以及筋脉松弛为特征。气血亏虚与脏腑经脉失养是导致肢体痿弱的重要原因。对于该病的治疗,曹玉霞主任医师倡导采用针灸优势技术组合,发挥“循经排刺+电针+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穴位注射”的协同作用。其中循经排刺以足三阳经为核心,选取秩边、阳陵泉、足三里等关键穴位,直接刺激腓总神经分布区,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电针疗法通过微电流激活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加速轴突再生速度;TDP照射通过特定电磁波的热效应,促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加局部血流量,有助于消除炎性水肿;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和维生素B_(12)混合液,通过经络给药,增强神经营养与修复效率。该法通过融合多种技术的优势,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强筋健骨、濡养筋脉等作用,从而促进受损神经恢复,实现治愈疾病的目的。

    2025年08期 v.26 922-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皮部理论探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李田艺;蒋怀亿;祖芳;任杨慧;杨霖浩;张宁;

    过敏性鼻炎(AR)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AR的发病机制不仅涉及免疫系统,还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失衡密切相关。NEI系统通过共享信息分子,在全身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与此同时,十二皮部作为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在体表的反应区域,通过营卫之气和络脉系统的协同作用,发挥卫外固表、调和气血的重要功能。皮肤作为NEI系统的重要载体,其组织结构与功能特性与中医学皮部理论存在显著关联。临床观察表明,中医外治法如皮部浅刺、艾灸、推拿、刮痧和经皮给药等通过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能够有效调节营卫功能,改善AR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目前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AR的具体作用机制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证据,特别是对于外治法如何通过皮部调控NEI网络,进而改善AR症状的分子通路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从现代医学NEI系统与中医学皮部理论的关联性出发,深入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AR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整合中西医理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传统疗法的科学内涵,也为AR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支持。

    2025年08期 v.26 927-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综述

  • 干燥综合征从脾胃论治研究进展

    曹学莉;宁晓晴;姜兆荣;莫成荣;

    干燥综合征(SS)是以口干、眼干等津液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燥证”“燥毒”“脏毒”等范畴。SS津液不足的病机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及运化功能失常是SS发生的根本,常合并湿热、血瘀、热毒之象。脾胃在液为涎,与津液的生成、输布、代谢密切相关,在S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对SS研究的不断深入,对SS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立足中焦,从脾胃角度出发,从其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经络理论等方面确立理论基础,根据其病机确立健脾益气、健脾养阴、运脾化湿、健脾通络等治法,并对其遣方用药进行详细论述,全面探讨SS从脾胃论治的研究进展。从脾胃论治SS贯穿治疗的始末,有助于标本兼治,可降低SS患者的相关免疫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医药治疗SS提供新思路。

    2025年08期 v.26 934-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治痿独取阳明”临床应用进展

    陈璐;苏瑜;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西医学中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疾病、周期性麻痹等疾病多属于痿证范畴。“治痿独取阳明”出自《黄帝内经》,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体筋、脉、肉、皮、骨发生病变,均可发为痿证。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无论是中药治疗还是针灸取穴,“治痿独取阳明”是历代医家治疗痿证的重要法则。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痿证认识的逐步深入,现代医家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疾病当中,如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阳痿、痤疮等。通过探讨“治痿独取阳明”在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科、妇科、男科、皮科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认识。

    2025年08期 v.26 94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1 撰稿要求1.1文稿撰写: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书写规范。论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含摘要图、表、照片及参考文献),外文字母准确运用大、小写及正、斜体。正确运用上下角标、数码和符号。1.2 题名与署名:文题应简明,突出文章特定内容,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词。来稿须附中英文题名,含义须一致。作者单位要写全称(中英文),并注明城市及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者,在每一位作者的右上角标注序号,单位名称前标注相应的序号。

    2025年08期 v.26 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