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v.25(08) 827-83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证候类型的用药规律
Analysis of medication patterns of common syndrome types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based on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甘涛,崔轶凡,陈慧娟,陈凤

摘要(Abstract):

目的:挖掘当代医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3种常见证型(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从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治疗EMT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复杂系统熵聚类、聚类分析法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EMT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方剂113首,治疗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的方剂分别为55首、31首、27首。治疗EMT肾虚血瘀证常用药物有菟丝子、莪术、当归、丹参、香附等,常用药对有三棱-莪术、菟丝子-当归、川芎-当归等,演化出16个核心组合、8个新方。治疗EMT寒凝血瘀证常用药物有甘草、当归、延胡索、五灵脂、肉桂等,常用药对有延胡索-五灵脂、蒲黄-五灵脂、五灵脂-当归等,演化出10个核心组合、5个新方。治疗EMT气滞血瘀证常用药物有延胡索、赤芍、当归、丹参、柴胡等,常用药对有延胡索-当归、赤芍-当归、赤芍-丹参等,演化出16个核心组合、8个新方。治疗EMT的中药,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心经、肾经等为主。结论:EMT为本虚标实之证,关键病机为伏邪伤肾阳,瘀血阻滞,治疗以活血化瘀、温补肾阳为主,用药攻补兼施,标本兼治,重视肝脾两脏,使瘀去而不伤正。

关键词(KeyWords):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方用药规律;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03021221197);;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2023091);; 2023年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3KY672);; 山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项目(2023PY-YS-09);; 山西中医药大学2023年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2023CX004)

作者(Author): 甘涛,崔轶凡,陈慧娟,陈凤

DOI: 10.19763/j.cnki.2096-7403.2024.08.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