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医史文献

  • 基于CiteSpace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临床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裴俐媛;肖楷楠;郭建荣;秦静;范永飞;张天生;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和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关于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 6.1.R6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9中,生成关键词、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96篇文献,频次≥20次的关键词有14个,排名前3位的是穴位贴敷(619次)、哮喘(183次)、冬病夏治(157次);关键词聚类排名前5位的是#0穴位贴敷、#1哮喘、#2冬病夏治、#3小儿哮喘、#4肺功能;肺功能的突现强度最高(8.83),其次是护理(4.64),临床疗效、治疗效果、小儿、肺功能等关键词在2018年集中爆发;共有7位核心作者,其中刘兰英发表文章最多,发文量为30篇;共有451所研究机构,其中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表文章最多,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为多地域、跨机构合作交流,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多为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合作。结论:目前穴位贴敷法对哮喘的干预效果、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有效性、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作用机制是研究热点,穴位贴敷治疗肺脾气虚型哮喘、作用机制、调节免疫、安全性是主要研究趋势。可加强多地域、跨机构合作交流。

    2024年04期 v.25 35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刘怀珍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用药规律

    许梦婷;刘怀珍;唐华超;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刘怀珍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用药规律,总结其诊治痤疮的临床经验。方法:将2022年7月1日—2023年10月1日期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治疗痤疮的患者中药处方进行筛选,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7.0、SPSS Modeler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首诊处方229首,累计使用药物161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有蒲公英(200次)、柴胡(199次)、当归(194次)、地黄(189次)、大黄(177次)等;核心药对47对,最常见的药对为蒲公英-柴胡、柴胡-当归、蒲公英-当归等,其中大黄-蒲公英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黄芩、当归-柴胡为置信度最高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方剂,处方1:地黄、山药、牡丹皮、丹参、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柴胡、黄芩、枇杷叶、百部、川楝子;处方2:天葵子、甘草、党参、浙贝母、夏枯草、百合、连翘;处方3:枳实、女贞子、茯苓、白芷、白芍、白术、炙甘草、益母草、赤芍、当归、川芎。结论:刘怀珍教授认为痤疮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重视从肝、心、脾、肺论治,用药以清热解毒为基础,巧用引经药,辅以泻火、消痈、祛邪扶脾,体现了其调经、清上、调中、通下的特点。

    2024年04期 v.25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姚守恩治疗荨麻疹的用药规律

    雷鸣;陈思;刘瑞;赵平安;刘睿愚;杨春;赵夕梦;魏佳;姚守恩;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探讨姚守恩治疗荨麻疹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收集姚守恩治疗荨麻疹的病历,将数据录入软件,对录入的处方进行四气五味统计、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并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3418首,涉及中药282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防风、浮萍、茯苓、甘草、炒白术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经、脾经、肝经、心经、肾经为主;常用药对有“防风-浮萍”“防风-茯苓”“浮萍-茯苓”“防风、浮萍-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出新方3首,功效以疏风散寒、清热解表、凉血、益气健脾为主。结论:姚守恩认为风邪是荨麻疹发病的关键,外邪犯肺、饮食损脾均可致气血亏虚,久之阴血损耗,则生风生燥,又复感风邪,治疗以疏风散寒、清热补肺、健脾益气为法,兼以润燥祛风。

    2024年04期 v.25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洪桂医案的版本流传及证治特色述要

    卜菲菲;王鹏;

    新安医家洪桂,家传世医,幼承家学,精通内科杂病。撰有《抑隅堂医案》,后以《洪桂医案选》入录于《新安医籍丛刊·医案医话类(三)》中,另一著作《月芬夫子医案》收入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洪氏临证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方论严谨不离经典,紧密结合临床;重视气血,强调辨证,辨寒热、辨气血、辨虚实;固本培元,重视脾胃;喜用鲜药,用药轻灵,动静刚柔相配。洪桂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对后世弟子及其后裔颇具影响。目前,中国知网仅有1篇相关研究文献,尚未能充分反映洪桂的相关学术思想。探究洪氏生平、著作概况、证治特色等方面,以期补充现有研究之不足,为现代临床辨治思路及用药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25 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实验中医药学

  • 不同穴组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海马中Gasdermin-D的影响

    罗来;刘庆臻;许金森;潘晓华;萨喆燕;易婉莎;张叶;万隆;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肝俞、肾俞)、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督脉穴(神庭、百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每组6只。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大鼠每天电针20 min,连续7 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予以同等条件抓取。通过改良神经损伤严重度评分(mNSS)判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结果:在mNSS评分中,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mN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比较,m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7天,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评分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明显降低,且低于同组造模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上升,阳明经穴组在第3、5天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背俞穴组在第3、6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背俞穴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穴组相比,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q-PCR实验中,模型组和背俞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督脉穴组和阳明经穴组均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且效果优于背俞穴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asdermin-D mRNA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2024年04期 v.25 379-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临床研究与经验

  • 国医大师韩明向基于“虚-郁-瘀-毒”治疗肺结节经验探析

    张尤;陈炜;

    中医学理论认为,肺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宜、情志失调、个体体质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等。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和体质变化,肺结节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当前亚健康普遍化,饮食不良习惯人群增多,生活环境易被不良空气、烟雾等刺激环绕,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患者增多,形成偏颇体质,易患结节,因此早期防治肺结节大有裨益,诊疗方式亦有待进一步优化。韩明向教授认为,肺结节病因关键为肺气虚。肺宣肃失常,五脏气机失调,其中尤以肝失疏泄为主,肝主藏血功能失职,气血运化失调加重,痰湿内生,久而结瘀;又正气虚易致邪毒积聚耗伤肺阴,与痰瘀等病理因素胶着,进一步化瘀、化毒致结节恶变。韩明向教授治疗肺结节基于“虚-郁-瘀-毒”理论,以益气扶正、标本兼顾为要点;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础;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线,从证候、体质论治肺结节,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的目的。

    2024年04期 v.25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尚莉丽教授基于“肺浊络痹”理论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王陈红;尚莉丽;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也是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的首要病因。尚莉丽教授认为CVA病位在肺,病因病机为风、寒、痰、湿、瘀等浊邪侵袭肺络,致使肺失清化、络脉痹阻,提出了从“肺浊络痹”论治的思想。临床以恢复肺脏清化功能、宣通肺络气血运行为治疗目标,采用疏风散寒、缓急解痉,健脾化痰、理肺解郁,培本化瘀、通络解痹等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对临床治疗CVA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4年04期 v.25 389-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晶教授治疗泄泻经验

    韩天恒;李晶;

    泄泻是消化系统主要疾病之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其归属于中医学“鹜溏”“飧泻”“注下”“下利”等范畴,在临床上相当于西医器质性疾病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李晶教授治疗泄泻倡导恢复“脾胃之生理功能”,认为泄泻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运化失常,治疗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主,并适量参配风药以及润燥药物,升降药物并调,清化兼以温补,融古贯今,紧扣病机,随机选方,方机相合,甄别用药,经验独到。

    2024年04期 v.25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方朝晖教授运用清渗宣消补法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胡可心;李瑜璠;方朝晖;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临床常见皮肤病,有严重的损容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及生活产生极大的危害。中医学对痤疮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及优势。方朝晖教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丰富,认为痤疮发于情志失调,始于肝气郁结,可累及五脏终致正气亏虚,故在总结前人治疮三法“消、托、补”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清、渗、宣、消、补”五法,对消除痤疮,恢复正气,具有明显的疗效。

    2024年04期 v.25 398-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莫成荣教授治疗燥痹经验撷粹

    吴雨彤;姜兆荣;莫成荣;

    燥痹(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莫成荣教授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将燥痹病机概括为两方面:一为阴津亏虚,津液亏少,难以输布,或气血亏耗,津液输布困难,无以濡润四肢百骸;二为通道被阻,津液输布不畅。治疗上以养阴生津、输布津液为基本原则,配以清肺润燥、培补肝肾、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等法,同时为预防滋腻太过,中伤脾胃,常选用焦香醒脾之品配合治疗。

    2024年04期 v.25 403-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腰椎整体平衡正骨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39例临床观察

    岳涛;薛明新;宋石龙;方云;沈莉莉;胡一丹;

    目的:观察腰椎整体平衡正骨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正骨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4月首次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NLBP患者39例,行腰椎整体平衡正骨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检测,并且评估患者临床总疗效及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患者VAS评分、RMDQ评分均明显下降,腰椎活动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92.31%,临床疗效显著,痊愈率较高。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复发2例,经过短期治疗明显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腰椎整体平衡正骨治疗对急性NLB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且复发率较低。

    2024年04期 v.25 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史静超;杭薇;高耀;周文静;柴智;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检索得到利用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的相关疾病,验证组方的合理性。由TCMSP、TCM database@Taiwan、TCMID数据库检索得到芪蛭降糖胶囊中各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通过“类药五原则”结合文献筛选出137个活性成分。利用HitPick、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SwissTargetPrediction分析平台获得活性成分可能作用的靶点,通过OMIM、Gen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得DN相关靶点,二者取交集,得到127个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经GCBI数据库映射到疾病,验证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性。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芪蛭降糖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平台构建芪蛭降糖胶囊活性成分靶点-DN靶点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化合物和蛋白的相关节点参数结合文献报道,对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芪蛭降糖胶囊主要作用于ALB、IL 6、VEGFA、TNF、Akt1靶点,参与HIF-1、TNF、Toll-like receptor信号通路治疗DN。芪蛭降糖胶囊中核心活性成分阿魏酸、槲皮素、毛蕊花糖苷、咖啡酸和芒柄花黄素与核心靶点ALB、IL 6、VEGFA、TNF、Akt1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可能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等,改善肾组织和血管病理损伤,从而起到治疗DN的作用。

    2024年04期 v.25 413-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实验探讨中药虎杖干预病毒性肺炎的分子机制

    王志晓;史婉丽;岳宝森;赵峰;张炜华;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实验,探讨虎杖干预病毒性肺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中药虎杖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病毒性肺炎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交集靶点蛋白互作(PPI)分析和拓扑学分析,得到虎杖核心成分和病毒性肺炎关键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虎杖-活性成分-靶点-通路”调控网络。采用AutoDock Vina、OpenBabel、PyMOL等软件对虎杖活性成分和病毒性肺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虎杖10个活性成分,对应188个作用靶点,病毒性肺炎靶点1216个,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93个;槲皮素、木犀草素、毒扁豆次碱、β-谷甾醇等可能是虎杖的核心成分;丝氨酸/苏氨激酶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JUN激酶(JUN)、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蛋白可能是虎杖干预病毒性肺炎的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靶点蛋白在细胞外基质、线粒体、核浆、胞质等中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蛋白、蛋白激酶以及TNF、PI3K-Akt、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发现,虎杖5种核心成分与TNF、Akt1、CASP3、IL1β、JUN、TP53、VEGFA靶点均有强烈的结合能力,结合能<-7.0 kcal/mol,与IL6、PTGS2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合能<-5.0 kcal/mol,与MMP-9有一定的结合能力,结合能<-4.25 kcal/mol。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虎杖可以降低模型组TNF-α、IL-1β、IL-6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可以抑制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杖可能通过调控TNF-α、IL-1β、IL-6、TLR4、NF-κB等靶点干预病毒性肺炎,发挥治疗作用。

    2024年04期 v.25 42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2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补肾中药结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作用及预测机制研究

    张鑫;刘凯;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结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作用及预测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被诊断为SAA的140例患者,依据随机1∶1分配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每组7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ALG/ATG进行免疫治疗,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常规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肾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免疫指标(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生存率预测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免疫指标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束时,两组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为83.58%。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5年、10年的预计生存率(83.11%、80.27%)高于常规治疗组5年、10年的预计生存率(77.82%、7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合补肾中药联合治疗SAA,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早期疗效的预测准确率高,同时还具备提高免疫能力的效果,可以在临床进行一定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2024年04期 v.25 431-434+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肌骨超声下辅助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

    邸富荣;赵奕;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下辅助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肌骨超声检查下结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级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患肩活动度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患侧肩关节外展、前屈、内旋、外旋与后伸的被动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肌骨超声技术支持下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可显著缓解肩痛症状,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提高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2024年04期 v.25 43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周惠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狄丹华;张文燕;周惠芳;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是感染性疾病,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周惠芳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治疗SPI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周惠芳教授认为SPID乃本虚标实之证,总病机为正气已虚而余邪未净,湿热、瘀滞为发病之标,正虚为发病之本,其中肾虚是核心。扶正祛邪是SPID的治疗总则,急性加重期以清利下焦、化瘀通络为主,自拟益肾清利方;缓解期补肾调周以扶正固本,佐以清利、化瘀。证情重者配合自拟灌肠方灌肠,内服外治,疗效显著。

    2024年04期 v.25 440-443+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针刺吕氏对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观察

    张斌;樊俞坚;吕玉娥;

    目的:观察针刺吕氏对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P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PMI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7例。其中吕氏对穴组(脱落1例)予以针刺对穴组方治疗,常规针刺组予以针刺失眠常规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西药治疗组(剔除1例)予以口服结合雌激素片治疗,日1次;3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作为主要疗效指标,评价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以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进程及性激素水平检验作为次要疗效指标监测患者客观睡眠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且吕氏对穴组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及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吕氏对穴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常规针刺组及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进行PSG监测,3组患者睡眠进程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改善,且吕氏对穴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吕氏对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较常规针刺、西药治疗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2024年04期 v.25 44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中医体质与中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苏雅;穆小瑜;屈会超;曹立春;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从中医体质角度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纳入2022年1—12月在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社区服务中心参加社区体检的人群,共4222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1588例)和正常组(2634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代谢综合征进行。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断人群体质类型,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慢性病、生活方式与MS的关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结果:参与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人数为1588例,患病率为37.6%。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组均以平和质作为主要体质类型。与正常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痰湿质和兼夹体质比例增加,血瘀质和阳虚质比例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代谢综合征组痰湿质比例明显降低,血瘀质和阳虚质比例明显增加。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OR=2.047,95%CI:(1.696~2.472)]与兼夹体质[OR=1.384,95%CI:(1.103~1.737)]均与代谢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痰湿质和兼夹体质均与腰围呈正相关;血瘀质和阳虚质与腰围成负相关;痰湿质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而血瘀质与HDL-C呈正相关;痰湿质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结论:痰湿质和兼夹体质人群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

    2024年04期 v.25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闫慧玲;陈冉;张洋;孙岩;

    目的:研究玻璃酸钠(SH)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KOA患者38例(62膝)作为研究对象,给与关节腔内注射SH注射液治疗,每周2.5 ml。观察治疗前后患者Lequesne-Mery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Opti-knee步态分析。结果:治疗5周后,临床治愈48膝(77.42%),有效6膝(9.68%),无效8膝(12.90%);与治疗前比较,LequesneMery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治疗单膝KOA患者5周后,Opti-knee步态分析结果提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单膝KOA患者前后位移最小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knee 75%步态周期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后患膝的上下位移范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治疗双膝KOA患者5周后,Opti-knee步态分析结果提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双膝KOA患膝的内外翻最大值和内外翻最小值均增加,内外位移最大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knee 75%步态周期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后双膝KOA患膝的内外翻增加,上下位移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膝KOA步态分析显示治疗后,双膝KOA患膝的内外翻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SH治疗5周后,KOA患者疼痛缓解,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改善。Opti-knee步态分析能够评价KOA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可以用于骨关节疾病的长期管理。

    2024年04期 v.25 45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综述

  • 五子衍宗丸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梦;梁婧;

    五子衍宗丸古今有“种子第一方”之美誉,其因含5种带“子”中药而得名,分别为: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和车前子,为补肾益精经典名方,临床常应用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随着对五子衍宗丸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现应用范围涉及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同时在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被医者重视,从中医妇科的月经病到杂病均可看到其身影。现从中医妇科学角度对五子衍宗丸应用做一系统综述。

    2024年04期 v.25 46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药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徐烨;李思源;王瑜茹;张雨蒙;刘杨;郝慧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多发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生成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成的血管可将炎症细胞运送至滑膜炎症部位维持慢性炎症,并为滑膜血管提供营养和氧气,导致滑膜炎症、增生和进行性骨破坏。因此,通过靶向滑膜血管生成的疗法有望成为治疗RA的新趋势。近几年,中医药通过抑制滑膜血管生成治疗RA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及其成分、中成药及复方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改善RA滑膜病理性血管生成。因此,应用中药干预RA早期滑膜病理性血管生成为临床早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诊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04期 v.25 46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1撰稿要求1.1文稿撰写: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书写规范。论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含摘要、图、表、照片及参考文献),外文字母准确运用大、小写及正、斜体。正确运用上下角标、数码和符号。1.2题名与署名:文题应简明,突出文章特定内容,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词。来稿须附中英文题名,含义须一致。作者单位要写全称(中英文),并注明城市及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者,在每一位作者的右上角标注序号,单位名称前标注相应的序号。1.3摘要与关键词: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论文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英文含义须一致。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中英文摘要均采用四段分列式,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和结论(Conclusion)。关键词3~8个,尽量选用MeSH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中的规范词。

    2024年04期 v.25 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