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晓艳;裴亮;周儒奎;杨蓉;杨李旺;赵焕新;季新燕;张育敏;储开博;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老年hBM-MSCs。将老年hBM-MSCs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0、0.5、1、10、50、100、500、1000μM/L)处理3 d,用CCK-8法检测黄芩苷对老年hBM-MSCs的细胞毒性作用,筛选适合的黄芩苷浓度;在适合的浓度范围内(0.5、1、10μM/L),用细胞计数法检测黄芩苷对老年hBM-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药物浓度。将老年hBM-MSCs分为对照组和黄芩苷组,用Annexin-V和PI染色法检测黄芩苷对老年hBM-MSCs凋亡水平的影响;用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bcl-2、Bax蛋白水平的表达,ELISA法检测SOD、MDA的含量。结果:0.5、1、10μM/L黄芩苷对老年hBM-MSCs具有最小毒性,浓度大于50μM/L时,呈现明显细胞毒性表现;与对照组比较,0.5、1μM/L和10μM/L黄芩苷处理的老年hBM-MSCs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1),1μM/L和10μM/L黄芩苷处理的老年hBM-MSCs增殖能力更强;黄芩苷组细胞Bax、caspase 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Bcl-2表达升高,MDA含量下降,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黄芩苷可提高老年hBM-MSCs的增殖能力,降低凋亡水平,而这些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实现的。
2020年05期 v.21 32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周晓;靳贝贝;樊东升;段秀俊;胥鹏鹏;
目的:考察龙葵生物碱对结肠癌DLD-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实验、AO-EB双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考察龙葵生物碱对结肠癌DLD-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显示龙葵生物碱对DLD-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94 mg/mL;AO-EB双染色荧光显色法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龙葵生物碱均能诱导DLD-1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法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龙葵生物碱均呈现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龙葵生物碱在一定程度上对DLD-1细胞增殖呈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
2020年05期 v.21 328-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郭文娟;王青;刘建春;姜维佳;何奕佳;肖保国;马存根;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EAE模型后,将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EAE对照组和桂枝茯苓丸高、中、低剂量组。免疫后第3天起,进行药物干预,直到免疫后第28天。每天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和神经功能评分。第28天处死动物,观察EAE对照组和桂枝茯苓丸各组动物的脊髓和髓鞘的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脾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EAE对照组比较,桂枝茯苓丸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减轻EAE症状,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0.01),抑制EAE小鼠体重丢失,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优。与EAE对照组比较,桂枝茯苓丸可明显抑制EAE小鼠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减轻髓鞘脱失(P<0.05),抑制TNF-α、IL-6分泌(P<0.05,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可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抑制EAE小鼠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和减轻髓鞘脱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表达有关。
2020年05期 v.21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梁锐;王佳敏;崔小珍;王延东;王颖莉;
目的:探究黄芪复方颗粒对肉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和肠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100只1 d龄罗斯308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于第21天开始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87%、1.74%、3.48%黄芪复方颗粒,实验周期42 d,测定黄芪复方颗粒对肉鸡法氏囊、脾脏和十二指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法氏囊淋巴滤泡的面积增加,脾脏的脾小结面积、动脉周围淋巴鞘直径增加,十二指肠的肠壁厚度及绒毛高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十二指肠隐窝深度降低,其中0.87%组隐窝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黄芪复方颗粒可有效促进畜禽生长发育,促进消化功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2020年05期 v.21 335-33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靳荃;青千裕;郜宪明;赵子苇;赵乐;李艳彦;王永辉;孙力威;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对寒湿证小鼠疼痛模型的止痛作用。方法:①热板疼痛实验:将符合条件的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甘草附子汤组、塞来昔布组、寒湿证模型组、寒湿证甘草附子汤组、寒湿证塞来昔布组,每组10只。给药15 d,各组小鼠在末次灌胃后45 min、90 min、135 min、180 min后放入温度为(55±0.5)℃的热板仪上分别测定小鼠的痛阈值。②扭体疼痛实验:分组与给药同热板实验。各组小鼠末次灌胃30 min后,腹腔注射0.6%冰乙酸(0.1 mL/10 g),立即将小鼠单只放入笼内,观察15 min内各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注射冰乙酸后至第一次扭体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扭体次数。结果:与寒湿证模型组比较,寒湿证甘草附子汤组扭体次数减少(P<0.01),且在给药后135 min舔脚时间变长(P<0.01);与甘草附子汤组比较,寒湿证甘草附子汤组扭体次数减少、潜伏时间延长(P<0.05),且在给药后180 min舔脚时间变长(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对小鼠寒湿证疼痛模型的止痛作用较单纯小鼠疼痛模型更显著,说明方剂的治疗效果与证型关系密切,为方证相关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2020年05期 v.21 338-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史向华;续艳;牛丹;薛润苗;杨文彬;柴秋彦;张俊荣;
目的:观察白菊湿疹膏经皮肤给药的安全性,以为临床实验提供参考。方法:参照文献[1-7],进行白菊湿疹膏口服及皮肤给药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性实验及对豚鼠的皮肤主动过敏反应。结果:安全性实验表明,白菊湿疹膏口服和皮肤给药均不能求得LD50,其最大给药量分别为临床拟用剂量的1600倍和1000倍;对豚鼠的皮肤主动过敏实验为阴性;对家兔的完整与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结论:新型中药制剂白菊湿疹膏在本实验剂量下,对所用实验动物模型是安全的,以上实验结果可为临床进一步观察使用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21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文明;邓红敏;杨波;周献伟;刘林云;
目的:对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和3D打印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进行疗效分析,进一步优化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的方式。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治疗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每组各40例)的80例名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后,透视位置可后分别采用小夹板和3D打印支具给予4周固定,8周后行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掌倾角和尺偏角情况,8周、12周后观察前臂、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个性化3D打印支具外固定组(试验组)的愈合时间与小夹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8周左右,骨折线模糊;而8周时试验组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在8周和12周两组前臂和腕关节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支具较传统小夹板外固定在保持骨折端复位时可以做到精准、持久,在前臂和腕关节功能改善上具有明显优势。
2020年05期 v.21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梁卫忠;王炎;席倩倩;何玉玲;刘小渭;
脾胃系统疾病在儿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以乳食积滞最为常见,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学主要以止呕、通便、止泻等对症治疗为主,疗效单一。中医学对于乳食积滞以辨证治疗为主,导师刘小渭认为,针对乳食积滞治法当从健脾和胃、消积导滞、升清降浊、芳香醒脾、适调寒温五个角度出发,临床疗效确切。
2020年05期 v.21 355-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曹玮;谢贝;刘炳男;贾文魁;
"三味药组"是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病症,将三味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协同增效作用的一种配伍方法。贾文魁教授善用"三味药组"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兹整理贾文魁教授应用"三味药组"治疗噎膈的经验,并初步分析了各组药物的适应证及配伍特点。
2020年05期 v.21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王鹏;
目的:探究辨证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临床症状与体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78例)与观察组(78例),对照组行常规推拿手法,观察组行辨证推拿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恶心、视线模糊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RBV低切)、血浆比黏度(RPV)、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等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加快康复进程。
2020年05期 v.21 361-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赵彦欣;闫俊萍;王彩星;樊杰;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单侧TKA的2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其术后7 d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老年TKA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出现下肢DVT,DVT发生率为1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0.545 mg/L和全身麻醉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25.0 kg/m2、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D-二聚体>0.545 mg/L和全身麻醉是老年患者TKA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TKA术后DVT的发生。
2020年05期 v.21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高芳;
目的:探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干眼的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眼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诊断患者患病情况,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干眼患者的发病率多于男性,42岁以上的患者明显高于42岁以下的患者,职业环境是女性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习惯是男性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自身疾病、医源性、生活环境、发病季节是干眼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干眼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自身疾病、医源性、职业环境、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发病季节,而自身疾病、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为干眼的主要因素。干眼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干眼的发病率。
2020年05期 v.21 367-369+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苏伟;秦黎虹;
目的:针对小儿脾虚质所致的慢性腹泻,结合中药辨证治疗,运用中医食疗药膳方、小儿推拿理疗共同调理脾虚质,并对小儿慢性腹泻的各种证候进行治疗疗效方面的结果统计。方法:因脾虚质导致的小儿慢性腹泻患者122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后,分为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虚气陷证、脾肺气虚证,运用对证中药结合食疗药膳方、推拿理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调理。结果: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虚气陷证、脾肺气虚证的有效率分别为82.61%、76.00%、73.68%、71.88%。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降低,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CD4+、CD8+、CD4+/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运用辨证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食疗药膳、小儿推拿结合方式调理小儿脾虚质对慢性腹泻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5期 v.21 37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师中华;
目的:对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技术在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患者120例,根据在治疗前所接受的超声检查模式的不同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40例。甲组在治疗前单纯应用经腹超声检查,乙组患者接受单独经阴道超声检查;丙组在治疗前采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技术进行检查。比较3组研究对象超声检查操作时间、超声检查准确性、住院总时间、对病情检查模式的满意度、病情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情况。结果:与丙组比较,甲乙两组超声检查操作时间短,但检查准确性低,住院总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低,医患纠纷增加(P<0.05)。结论: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技术在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0年05期 v.21 374-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张黎;高山;
目的:观察"强肾通督"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以"强肾通督"针法治疗,对照组以普通针刺法治疗。10 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d。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2020年05期 v.21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纵艳平;黄莉;郭锦晨;
现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等,失眠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通过总结《王任之医案》中王任之对失眠的论治,从病因病机及辨治特色两大方面介绍新安医家王任之治疗失眠的经验,王氏临证多从心、肝入手,重疏肝、宁心,方以潜镇介类、养心安神之品为主,善用对药酸枣仁、合欢花疏肝宁心以安神,并常佐以小麦、大枣补养心气,疗效明显。
2020年05期 v.21 379-380+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杜小峰;苏润泽;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临床上多表现为阵发性,与心悸、眩晕等并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病症。中西医联合对胸痹认识更全面,诊断更明确,评价更客观,优势更彰显。依据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清标本缓急,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病证结合"是中西医联合临床的最佳模式。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明确西医诊断不失为现阶段中西医联合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对中医规范化的要求。将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融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2020年05期 v.21 38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