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医史文献

  • 《伤寒论》真武汤方证探析

    刘华东;张卫华;张莉;黄仕文;樊巧玲;

    通过分析《伤寒论》第82条、316条原文涵义,真武汤制方原理及其有关证候表现,说明肾阳亏虚,化津无力,水饮内停是真武汤证主要病机;温阳化气是真武汤的主要组方思想;"少阴病","身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是真武汤临床使用指征。

    2012年03期 v.13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0 ]
  • 茵陈蒿汤功用商榷

    赵书锋;

    <正>茵陈蒿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主治湿热内蕴之谷疸。《伤寒明理论》曰:"推除邪热,必假将军攻之……分消前后,复得利而解",《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亦云:"通利二便,前后分消。"笔者认为茵陈蒿汤只有清热利尿之功而无泻下大便之力,并非"前后分消"之剂。

    2012年03期 v.13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9 ]
  • 中医方剂反成配伍“十合度”

    杨林森;万晓春;冯泳;

    反成配伍方法是祖国医学大胆而独特的创举,是中医药哲学精华的完美体现。反成配伍并非简单地将性味相反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其蕴含着高深的科学原理和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在临床应用中,只有符合法度,尺度适宜,才可获效。通过研读前辈中医方剂配伍规律,试从阴阳、生克、升降、上下、散收、寒热、补泻、润燥、动静、刚柔十个方面探析中医方剂反成配伍合度规律。

    2012年03期 v.13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4 ]
  • “心损调营卫”的学理及其临床意义

    张敬升;谢鸣;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是《难经》提出的有关心损病证从营卫调治的治疗大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心与营卫的功能及两者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结合有关方证资料和临床治疗有效案例,探讨心损调营卫的学理基础和临床意义。

    2012年03期 v.1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3 ]
  • 从五行学说的起源看五脏五行属性演变及其意义

    刘西建;

    <正>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用以识别、归纳各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本文从探究五行学说的起源入手,把握五脏五行配属的演变脉络,揭示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此说明五行学说对目前的中医临床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五行学说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中医学理

    2012年03期 v.13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1 ]
  • 金匮肾气丸制方原理探析

    李聪;谢鸣;

    金匮肾气丸为中医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历代医家关于其制方原理各持见解,现代历版方剂学教材中有关其论述也多有异。基于方证相关的学理,通过对肾气丸主治病证的病机和对丹皮药味的性能作用的分析,对其制方原理提出独特见解。

    2012年03期 v.13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8 ]
  • 五倍子古今应用探要

    杨雅西;平静;于鹰;张成博;王均宁;

    <正>五倍子,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开宝本草》名文蛤、百虫仓,《现代实用中药》名木附子。本品以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盐肤木或同属植物青麸杨等叶上寄生之倍牙科昆虫角倍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或蛋倍蚜Melaphis paitan Tsai et Tang的虫囊入药。本品的收敛固涩功能为众所周知,然笔者查阅历代本草及方剂文献发现,五倍子的功用及临床应用随历史时期不断发展变化。历代前贤应用

    2012年03期 v.1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19 ]
  • 探析两汉至明清蜂房临床应用之嬗变

    于鹰;平静;王均宁;张成博;

    探究蜂房的历代应用沿革,分析其配伍规律,可为该品的临证运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两汉至明清,不同历史阶段,蜂房发挥的功用及临床运用各有特点,体现在:两汉至唐代,本品多为攻毒疗疮之用,主治疮毒、瘰疬、痔瘘诸疾;至宋金元时期,在对该品攻毒疗疮认识的基础上,强调了蜂房祛风止痛,息风止痉功效的发挥,故此期蜂房的运用范围扩展至牙痛、风痫等病证;而至明清时期,论及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的功效,多宗"以毒攻毒"之说。从其临床应用来看,此期多是对宋金元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常用治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顽癣诸疾等。

    2012年03期 v.13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3 ]
  • 浅谈中医药物命名的文化特色

    蔡群;

    探究事物命名的根源,古人称之为"名物训诂"。中医药物的命名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与规律,其中不少传递着古代文化的信息,反映了古人的智慧。通过阅读古代本草、方书,发现大量的药名、方名或依故事、传说、成语典故命名,或据儒、道、释命名,或为避俗雅化命名,或按比类取象命名,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2012年03期 v.13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5 ]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地黄分布情况的研究

    陈金;张红梅;卢健;

    通过汇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中各种地黄在不同篇章中的分布情况,研究《局方》中地黄的应用特点,得出《局方》所使用的地黄均可以明确辨认出种类;地黄汁在《局方》中用于丸剂的黏合,并有生熟之别;书中生地黄为现代鲜地黄;书中生干地黄的治疗作用应类似于现代生地黄;《局方》中熟干地黄的使用频次为最多,与《证类本草》中举例偏重于生地黄不同。熟干地黄主要使用于诸虚骨蒸和妇人病部分;书中熟干地黄的炮制方法应为"净洗,酒浸,蒸,焙干"。

    2012年03期 v.1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黄元御六气治方思想探析

    胡谦;方向明;

    方剂本质乃基于病机、药性基础上的药物选用,病机之本本于五运六气,病机明、药性谙,则百病莫逃。黄元御认为六气之变为百病之纲,六气应人又有标、本、中气之别,故治疗宜明六气之标本中气之从化。以《四圣心源》中所载方剂为例,结合《素问》等经典论著疏明黄元御六气治法的遣方择药思想。

    2012年03期 v.13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6 ]
  • 戴思恭郁证、痰饮证治学术思想探析

    龙玲;

    <正>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诸暨)人。少时"从朱丹溪先生游"(《医史》),先生见其颖悟倍常,爱其才敏,遂"尽以医术授之"(《明史》)。原礼既得真传,医术精湛,名噪浙西,洪武年间曾入朝为御医。撰有《金匮钩玄》、《推求师意》、《类证用药》等,均为阐发师旨、传播丹溪学说而作。他在杂病辨治方面亦继承和发展了丹溪的学术思想,于郁证、痰饮的论治尤见心得。

    2012年03期 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4 ]

信息

  • 世界“系统和网络生物学与中医药学”学术大会征文

    <正>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和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承办的世界"系统和网络生物学与中医药学"学术大会定于2012年11月-12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举办。大会的主题是:系统和网络生物学与中医药学:新思维、新技术、新药物。

    2012年03期 v.13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医史文献栏目征稿启事

    <正>医史文献栏目主要刊载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发展史及古今文献进行发掘、校注及二次整理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尤其注重中医药珍、善、孤本文献的研究。论文要求:未公开发表的论文,3 000~5 000字左右,并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5个中文关键词。论文格式参照

    2012年03期 v.13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实验中医药学

  • 平喘宁对哮喘大鼠肺组织cAMP/cGMP及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

    方向明;袁亚美;王丽娜;胡谦;

    目的:研究平喘宁对寒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中cAMP/cGMP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桂龙咳喘宁组以及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以卵蛋白致敏及寒冷刺激复制大鼠哮喘模型,造模7 d后,各治疗组开始给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4 w后取出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cAMP、cGMP含量,并计算cAMP/cGMP;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TGF-β1 mRNA表达丰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cGMP含量降低,cAMP/cGMP上升,TGF-β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平喘宁可明显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逆转气道重构。

    2012年03期 v.1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4 ]
  • 平胃散调控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能量代谢的实验研究

    陈继兰;黄秀深;曾跃琴;秦玉花;周艳霞;

    目的:探究平胃散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能量代谢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平胃散组和自然恢复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造模,给药3 d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空肠Gln含量以及Na+-K+-ATPase、Ga2+-ATPase活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平胃散组Gln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K+-ATPase、Ga2+-ATPase活力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黏膜能量代谢出现障碍,平胃散有调节作用。

    2012年03期 v.1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09 ]
  • 不同黄连药对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丁娜;都广礼;

    目的:探讨不同黄连药对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个月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 2次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和造模组65只,将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人参组、黄连人参三七组、黄连干姜人参组、黄连肉桂组,各给药组均经口灌胃给以相应中药混悬液,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每日1次,共4 w。4 w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人参三七组大鼠血清血糖显著降低(P<0.05),黄连人参组、黄连肉桂组血糖亦下降;黄连干姜人参组血糖无降低。结论:湿热气虚型的2型糖尿病不宜配伍温里的干姜、肉桂等温里药物,补气清热祛湿活血法当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法之一。

    2012年03期 v.1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1 ]
  • 四逆散中柴芍配伍对UC大鼠血清IL-6、IL-17的影响

    卢健;马骥;陈金;林庶茹;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L-6和IL-17的影响,以及柴芍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柴芍甘组和柴芍组7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6、IL-17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和柴芍甘组大鼠血清IL-6、IL-17均显著降低(P<0.05),柴芍组血清IL-17明显降低;与四逆散组比较,柴芍枳组和柴芍组大鼠血清IL-6显著增高,柴芍甘组大鼠血清IL-17显著升高(P<0.05)。结论:四逆散能够降低UC大鼠血清IL-6、IL-17水平,方中柴芍的君臣配伍对IL-17的影响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对IL-6的作用不明显,需配伍配伍甘草后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03期 v.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4 ]
  • 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的镇咳、抗炎镇痛作用

    黎同明;邓敏贞;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的镇咳、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杏甘石汤高剂量组、麻杏甘石汤中剂量组和麻杏甘石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制备急性咽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咳嗽潜伏期及大鼠在2 min、3 min、5 min内的咳嗽次数;并观察麻杏甘石汤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以及对醋酸致痛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杏甘石汤各剂量组大鼠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IL-6和TNF含量显著降低(P<0.01);麻杏甘石汤高剂量组大鼠3 min内咳嗽次数以及5 min内咳嗽次数均减少,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率增高,小鼠扭体次数降低(P<0.05,P<0.01)。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有一定的镇咳和抗炎镇痛作用。

    2012年03期 v.1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5 ]
  • 扶正化瘀法调控脂联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的影响

    王雨秾;吴春岚;孙敏梓;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配伍扶正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er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Re组、丹参酮ⅡA组、Re+丹参酮ⅡA组、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喂养2 w后进行药物干预,共给药4 w。观察各组动物体重增加量的变化,取血清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结果:各组间大鼠体重增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Re组、Re+丹参酮ⅡA组TG、CHO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丹参酮ⅡA组FFA、ADP水平接近正常组,优于其他组。结论:Re与丹参酮ⅡA联合使用,有改善IR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2012年03期 v.1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7 ]
  • 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腰椎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张林;范颖;陈文娜;李然;孙宏伟;马贤德;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三方对模拟失重大鼠腰椎骨的影响,比较其防治作用的异同。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悬吊组、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共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组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连续21 d,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依次给予补肾方、健脾方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1天处杀各组大鼠,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L4椎体骨密度,L4椎体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悬吊组大鼠L4椎体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增高(P<0.01);与悬吊组相比,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L4椎体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显著升高(P<0.01,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降低(P<0.01,P<0.05);较之补肾健脾组,补肾组大鼠L4椎体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厚度降低升高(P<0.05),健脾组大鼠L4椎体骨密度和骨小梁厚度均明显降低(P<0.01),补肾组和健脾组大鼠L4椎体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升高(P<0.05)。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三方均对模拟失重引起的骨丢失具有防护作用,以补肾健脾方作用为优。

    2012年03期 v.1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3 ]
  • 梓葛冻干粉针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聪聪;马强;薛强;陈刚;徐晓玉;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组方梓葛冻干粉针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氧糖剥夺(Krebs液)方法建立缺氧-复氧模型以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梓葛低、中、高剂量组,复氧时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余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值、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MDA和NO含量以及LDH释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Bax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梓葛低剂量组A值显著升高(P<0.05);梓葛低、中剂量组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梓葛低剂量组NO含量显著降低(P<0.05);梓葛冻干粉针剂的各剂量组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Bcl-2/Bax均显著提高(P<0.05,P<0.01);梓葛中、高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梓葛冻干粉针剂可显著拮抗缺氧-复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细胞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2012年03期 v.1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傅氏生化汤提取剂对后肢缺血模型鼠CD_(34)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均克;

    目的:观察傅氏生化汤提取剂对后肢缺血模型鼠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即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化汤小剂量组(SHTS)、生化汤中剂量组(SHTM)、生化汤大剂量(SHTL)。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切除右侧股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各治疗组给药30 d后取材,对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度及微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T各组平均光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TM组、SHTL组大鼠骨骼肌组织MVD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傅氏生化汤对大鼠后肢缺血组织有促血管新生作用。

    2012年03期 v.1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9 ]
  • 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

    胡方林;刘仙菊;龙玲;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肾气丸高剂量组、肾气丸低剂量组4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饲以普通饲料。给药6 w后处死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瘦素(LE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肾气丸高、低剂量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金匮肾气丸可降低LEP、HOMA-IR,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2012年03期 v.1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6 ]
  • 从过敏性鼻炎模型豚鼠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价玉屏风散不同剂量配比的干预作用

    粟栗;张文风;苏鑫;

    目的:从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行为学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角度,观察中药玉屏风散不同剂量配比对过敏性鼻炎豚鼠的干预作用,以寻求临床治疗最佳剂量比。方法:采用卵清蛋白及氢氧化铝复制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息斯敏组,玉屏风散1、2、3、4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行为学及血清中IgE含量的影响。结果:玉屏风散给药后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症状,降低过敏性鼻炎模型豚鼠血清中IgE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玉屏风散1组效果最佳。结论: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模型豚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当黄芪∶白术∶防风剂量比为3∶1∶1时效果最佳。

    2012年03期 v.1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2 ]
  •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周喜芬;陈继兰;秦玉花;曾跃琴;黄秀深;

    目的:研究黄连及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小剂量黄连组、大剂量黄连组和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4组,每组10只。将小剂量黄连、大剂量黄连和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的水煎液通过灌胃途径,应用于SD大鼠。取各组大鼠抗凝血观察其红细胞初溶血的盐水浓度差异及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黄连组始溶血盐水浓度显著升高(P<0.01),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下降(P<0.01),小剂量黄连组和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虽有升高始溶血盐水浓度、降低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黄连以常用剂量较长时间给药,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超常大剂量较长时间给药,可引起大鼠红细胞溶血;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吴茱萸可有效拮抗较高浓度黄连对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2012年03期 v.1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5 ]
  • 芪龙益肝方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CYP2E1表达的研究

    王洪海;张成博;韩涛;杨海燕;于学美;

    目的:研究芪龙益肝方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食加白酒灌胃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芪龙益肝方对模型大鼠治疗30 d后,检测模型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CYP2E1表达。结果:芪龙益肝方能降低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CYP2E1表达。结论:抑制CYP2E1的表达可能是芪龙益肝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2年03期 v.13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0 ]
  • 黄连温胆汤对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

    张卫华;张维新;刘华东;石富国;陈志明;刘舟;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对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HFD)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黄连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 w后,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黄连温胆汤中、高剂量组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黄连温胆汤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海马神经凋亡。

    2012年03期 v.13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77 ]
  • 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血液黏度、TXB_2、6-keto-PGF_(1α)、ET、NO、SOD及MDA的影响

    黄仕文;戴启刚;

    目的:研究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给药2 w。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灌胃30 min后,于0℃~4℃冰水中游泳3 min~5 min。末次游泳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 U/kg,24 h后颈总动脉采血,检测血液黏度、TXB2、6-keto-PGF1α、ET、NO、SOD及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乌头赤石脂丸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ET合成分泌、全血、血浆黏度(P<0.01,P<0.05),乌头赤石脂丸中、高剂量组TXB2、NO的水平增加(P<0.01),高剂量组6-keto-PGF1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的水平提高(P<0.05)。结论: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扩张血管物质、抑制ET缩血管物质产生,从而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来实现的。

    2012年03期 v.1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45 ]
  • 地龙匀浆液对离体胃底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戴启刚;黄仕文;汪受传;

    目的:研究地龙匀浆液对离体胃底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联合受体阻断剂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长约4 cm的离体胃底平滑肌条,一端固定于恒温水浴槽独立内管底部的玻璃弯钩上,另一端固定在张力传感器上,后者连接于BL-420E+生物机能实验记录系统。向槽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地龙匀浆液,描记收缩曲线并选择最适宜的地龙匀浆液浓度。再分别向槽中加入50μg/mL的胃肠平滑肌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观察其对平滑肌收缩曲线的影响,计算张力变化率。结果:地龙匀浆液能舒张胃底平滑肌,最适宜浓度为33.3%;地龙匀浆液与M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能协同减弱平滑肌的收缩能力,而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使用前后胃底平滑肌的收缩张力无明显改变。结论:地龙匀浆液能舒张胃底平滑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断了胃底平滑肌表面的M受体。

    2012年03期 v.1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1 ]

中药制剂工程与技术

  • 三圣汤及其固体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

    林渊;周良良;罗永东;

    目的:探索三圣汤固体汤剂与传统汤剂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确定三圣汤固体汤剂能否代替传统汤剂。方法:对三圣汤水煎剂及其固体汤剂的HPLC图谱进行比较,探索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从三圣汤水煎剂及其固体汤剂中共检测出24个峰,二者指纹图谱的相关系数为0.966。结论:三圣汤水煎剂及其固体汤剂主要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存在一定差异,但组成基本相同,其共有组分的比例相近。

    2012年03期 v.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9 ]
  • 酵母发酵技术对黄芪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郭羽;刘必旺;徐荣芳;薛慧清;李艳彦;闫润红;周然;

    目的:初步探讨酵母菌发酵对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6.1 mg/g,产率为1.61%;微生物发酵法在发酵最佳时间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8.4 mg/g,产率为1.84%,两种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的产率影响相差0.23%。结论:酵母菌发酵黄芪药材对黄芪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且其产率与传统水煎方法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012年03期 v.1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43 ]
  • 活络效灵丹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黄云枫;张彤;韩向东;

    目的:筛选最佳的活络效灵丹颗粒剂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以颗粒流动性、溶化性、吸湿性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处方中加入辅料的种类及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粉与乳糖的比例为17∶13,用95%乙醇溶液制颗粒。结论:确立活络效灵丹颗粒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

    2012年03期 v.13 65-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8 ]

临床研究与经验

  • 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

    文乐兮;魏飞跃;

    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故产后病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产后调养以药膳为佳。纯补纯攻均非产后病所宜,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化瘀有伤正之忧。补虚当以气血为重,然气血之虚,有轻重缓急之异,故用药须分主次。攻邪务辨邪之属性,谨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药物,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太过。产后用药,还应注意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亦当削伐有度,清热慎用芩连,温里谨投桂附,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2012年03期 v.1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1 ]
  •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郭炜;刘西建;贾一青;裴强伟;孙志翠;韩涛;

    目的:通过对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2001年-2011年的相关文献,两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1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从相关的83篇文献中,按照纳入标准筛出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干预的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侯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显示该处方临床应用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就目前能获得的临床证据表明,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2012年03期 v.1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04 ]
  • 王绵之教授185张感冒处方整理及用药特点研究

    王璞;储外明;王聿成;

    <正>名医处方以其直观性和客观性强的特点再现了名医临证用药的经验,整理研究名医处方也是传承名医学术精华的一种方法。余自1990年起跟随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临证习医,恩师处方,藏之若宝。今从1990年-1992年间王绵之教授千余张处方中选取主治感冒咳嗽的185张处方,悉心恭整,在数据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以期客观、准确再现王教授用药的规律和特点。

    2012年03期 v.1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4 ]
  • 蒿芩清胆汤加减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9例疗效观察

    张彦;屈蕊;朱军联;杨宽;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加减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口服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49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并口服雷贝拉唑。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9%,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加减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2012年03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9 ]
  • 天麻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配伍应用

    汤小虎;李波;胡璘媛;业乾玥;朱虹江;杨柏枫;

    目的:探讨天麻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中的配伍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局方》中40首含有天麻的方剂,以主治归纳天麻在方中的功效,确定其配伍药物。结果:天麻在《局方》中所治病证多与"风证"有关,其37首(92.50%),配伍频次较多的药物为朱砂、防风、天南星、麝香、川芎、羌活、全蝎、甘草、牛膝、僵蚕、白附子、当归、白芷、附子、龙齿、白花蛇、人参、牛黄、雄黄、桂枝。天麻平抑肝阳常配伍朱砂、牛黄、龙脑、雄黄等药物。息风止痉常配伍麝香、白僵蚕、全蝎、朱砂、牛黄、白附子、天南星、牛膝、木瓜、肉苁蓉、地黄、首乌、甘草、当归、人参、茯苓、黄芪。祛风通络常配伍防风、羌独活、白芷、麻黄、藁本、细辛、半夏、胆南星、天竺黄、木香、厚朴、防风、羌活、附子、川芎、肉桂、白花蛇、川乌、虎骨、萆薢、草乌。结论:天麻主要用治各种"风证",其三大功效的发挥方向与其配伍环境相关。

    2012年03期 v.1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9 ]
  • 汪受传教授从肝风论治儿科疑难杂症经验举隅

    梁晓鑫;汪受传;戴启刚;徐珊;

    <正>汪受传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其教学临证40多载,禀承江育仁学术思想,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用药,每获良效,对小儿各科疾病诊治造诣颇深,尤其从肝风论治儿科疑难杂症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得以聆听汪师教诲,自觉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汪师从肝风论治儿科疑难杂症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2012年03期 v.1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4 ]
  • 古今治疗焦虑症常用药物异同分析及比较研究

    秦竹;杨晓丽;褚蕾;

    对用于治疗焦虑症的264首古方(234味药)和141首现代方(164味药)的整理统计分析,发现古、今方剂中补益药、安神药和清热药使用频次分别在26%、18%和7%以上,故古今医家认为正气亏虚、心神不宁和心肝阳亢是焦虑症的常见证型,对临床治疗焦虑症提供一定参考。

    2012年03期 v.1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0 ]
  • 浅析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特点

    付庆会;贾波;

    目的:探索总结中医内治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证型特点及用药特点。方法:收集近20年治疗UC的文献,录入"中药复方分析"软件,对其证型、药类、核心药物、药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证型居前5位的为大肠湿热证、脾虚肝旺证、脾胃气虚兼湿阻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兼大肠湿热证;居前10位的核心药物为甘草、白术、党参、木香、黄连、白芍、茯苓、黄芪、当归、陈皮,其常用药组是核心药物的排列组合。结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是UC最常见证型;补虚药、清热药、除湿药(化湿、渗湿)、温里药的遣用是其基本配伍结构,理气药、活血药、收涩药、止血药的遣用是其重要的增效配伍结构;芍药甘草汤、白术茯苓汤、香连丸、四君子汤是治疗UC内治方的常用基础方。

    2012年03期 v.13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6 ]
  • 历代治疗咳嗽通治方的统计分析研究

    张林;张彦;杨勇;白晶;吴晓丹;

    通过对55本历代方书的研究,共得出有咳嗽通治方剂记载的方书16本,对其进行统计,共统计得出38首方剂,方中出现的药物共有88味,其中出现次数在5次以上的有19味药物。对药物的分析显示,其中90%的药物都是温性或者平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归肺经。咳嗽通治方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作为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佐以散寒、补虚、收敛之法。

    2012年03期 v.1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0 ]
  • 四妙散加味治疗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65例临床观察

    杨卫平;黄敏;夏滨祥;董发发;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治疗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四妙散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下焦湿热型的尿路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3期 v.1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1 ]
  • 麦门冬汤治验举隅

    邵雷;

    麦门冬汤是清润肺胃、降逆下气的代表方剂。通过临床应用发现干燥综合征、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尿路感染等疾病凡病机属津液不足而致皮毛官窍失润者可用之滋养肺胃以润表,胆气不舒者可用之濡养胆汁以利胆,膀胱燥热者可用之养阴利水以涤热,加减用之能取得良好疗效,并举验案数例为证。

    2012年03期 v.1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1 ]
  • 心部药对探讨

    徐小玉;

    <正>《素问》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身之血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而病理上,亦离不开血液的生成与运行障碍以及情志思维的异常。清人江笔花著有《笔花医镜》,曾举治疗心虚、心实、心热、心寒的心部药对,据其作用之强弱而称"猛将"、"次将"。近人吕景山撰有《施今墨对药》,详细介绍了施今墨先生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分类详尽,查阅方便。

    2012年03期 v.1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6 ]
  • 玉屏风散临床应用举隅

    林洁;方红红;许爱英;

    <正>玉屏风散出自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合而成,具有益气、固表、敛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证。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为方中之君药;白术补气健脾,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具有培土生金之意,为方中之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且黄芪得

    2012年03期 v.13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1 ]
  • 缪希雍临证运用石膏剂规律浅析

    王军;

    <正>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其学术观点、治病经验、用药心得多不泥于古,善能化裁,且独树一帜。其在外感热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医学外感热病论治的发展过程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缪氏在创造性地提出外邪从口鼻而入基础上,临证善用石膏剂清解阳明之火,运用出神入化,为治疗伤寒、温病、痧疹开拓了新的思路。

    2012年03期 v.1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8 ]
  • 张聿青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之经验

    连暐暐;

    通过对清代张聿青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配伍规律研究,分析其灵活化裁仲景方的理论依据与具体用药经验,以期对现代临床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012年03期 v.1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2 ]
  • 哮喘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

    李文清;叶品良;周晶;贾尚美;

    运用文献研究法辅以计算机统计方法,对263首古方与自拟方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用药特点,为临床诊治哮喘及研发新药,提供文献参考资料。

    2012年03期 v.13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8 ]
  • “成方合用”治疗湿疹经验总结

    叶品良;李贞翠;王冬梅;苏金仁;

    <正>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皮疹具有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等特点,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占皮肤科门诊量15%~30%[1],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湿疹病因不一,表现多样,在治疗上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慢性湿疹,其病因不明,发病机

    2012年03期 v.1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1 ]

教学研究

  • 比较法在方剂教学中的运用

    章健;

    在方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兴趣、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使用的比较法有同类方剂比较、同病异证方剂比较、同治某脏腑病证方剂比较、组成相似方剂比较、君药相同方剂比较、出处相同方剂比较、方名相似方剂比较等。

    2012年03期 v.1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2 ]
  • PBL在中医方剂教学中的应用

    王欣;韩涛;

    应用PBL的关键要素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变教学主体,明确教学目标,是应用PBL的基础和前提;PBL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涵括方剂学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评价理念和评价工具,建构科学、客观、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是PBL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2012年03期 v.13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0 ]
  • 《方剂学》教学与测评模式改革研究

    姚凤云;丁舸;辛增平;

    临证思维的培养是中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兴趣是学好中医的主要动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证思维,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期中口试(背诵方歌)、阶段测验(病案分析)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测评模式。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大提升学生辨证论治能力,激发了其学习方剂乃至中医的兴趣与信心,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03期 v.1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3 ]
  • CAI模拟案例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正引;马少丹;苑述刚;

    目的:评价方剂学教学中运用CAI模拟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同一老师授课的、学时相同的两个班级,班级1为实验班,运用CAI模拟案例教学法,班级2为对照班,按常规课堂面授。用期末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结果:班级1平均分要高于班级2,两个班级成绩的等级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I模拟案例教学法比一般课堂面授教学效果好。

    2012年03期 v.1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3 ]
  • PBL教学法在我国中医院校应用概况

    赵雪莹;李冀;陈宝忠;胡晓阳;毕珺辉;

    <正>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缩写,这种教学法多译为"以问题为基础"、"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法。目前,该种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重视,已在多所医学院校中推广应用。本文仅对其在我国部分中医院校的实施情况进行概述。

    2012年03期 v.1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1 ]
  • 从葛根芩连汤主治证探讨方剂学教学改革

    文颖娟;周永学;许爱英;

    结合近期教材对葛根芩连汤的认识,以及现代学者对葛根芩连汤的使用,对方剂学的教学进行思考,认为方剂学教学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方剂学》教学改革之一应以某一医家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探讨在其学术背景下针对某一疾病设立某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同时,中医学强调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以五脏为核心的人体功能失调,故脏腑功能失常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此,方剂学教学改革之二应以脏腑辨证为切入点分析方剂的使用。

    2012年03期 v.1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4 ]
  • 方剂学课程综合型实践教学探索

    冯泳;杨卫平;梅颖;云雪林;何前松;

    通过对方剂学课程综合型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经验的总结及其与临床型实践教学、实验型实践教学的比较分析,探索方剂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以期解决方剂学教学中实践性教学薄弱的问题。

    2012年03期 v.13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7 ]
  • 从补阳还五汤教学中体会气虚与血瘀的关系

    李艳彦;张永刚;闫润红;梁琦;王永辉;周然;

    <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学科是学习方剂学的基础,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又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文以补阳还五汤教学中的体会为例,介绍如何使同学们深入理解气虚与血瘀的关系,在临床上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此方。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之手,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又名全任,字勋臣,直隶(今河北)玉田县

    2012年03期 v.13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6 ]
  • “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毕珺辉;李冀;陈宝忠;赵雪莹;胡晓阳;

    "病案分析法"教学模式是以病案为载体,以探究过程为根本,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自主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遣药组方能力及知行统一能力的重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说明,"病案分析法"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临证处方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及提高教师水平方面效果颇丰,故可作为中医教学质量改革之参考。

    2012年03期 v.1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9 ]
  • 基于CBE的中医主干课程无纸化考试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罗成宇;袁振仪;贺又舜;龙玲;文乐兮;欧阳建军;胡方林;

    在CBE(计算机辅助教育)基础上,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设计与实现了中医主干课程无纸化考试平台。测试结果表明,无纸化考试平台具有维护简单、使用方便、可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值得推广。

    2012年03期 v.13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合方用于方剂教学之探析

    许爱英;林洁;

    方剂学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方剂的配伍理论,明确制方要旨,还要引导学生在方剂组方原则指导下,依据辨证施治的思维规律,对成方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方药的能力。而合方是方剂加减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和掌握合方应用,一定程度上领悟了方剂变化规律,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2012年03期 v.13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8 ]
  • 结合制方医家学术思想,探讨“火郁发之”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赵黎;

    "火郁发之"即对于火郁病证要采取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张仲景、李东垣、刘完素、朱丹溪、吴鞠通、王清任等医家都对此有理论阐述与名方传世,我们试结合制方医家学术思想,以探讨"火郁发之"理论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年03期 v.13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6 ]
  • 中药配方颗粒剂应该纳入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闫润红;

    <正>中药配方颗粒剂又称中药免煎颗粒、中药颗粒饮片或单味中药饮片浓缩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技术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单味颗粒,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常用作汤剂的代用品。中药配方颗粒主要供内服用药,也可外用,包装规格依据每一味中药的成人一日剂量确定。十余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从最初只在

    2012年03期 v.13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5 ]
  • 基于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张业;赵欣纪;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将两个新兴学科引入到方剂教学中,从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授课内容及提高教学能力四个方面提出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2012年03期 v.13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7 ]
  • 多元教学法在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全世建;黎同明;于洋;施旭光;

    为了提高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水平,针对中药专业的自身特点,结合用人单位及执业药师考试需要,连续3年在中药专业开展多元教学实践。通过调整教学大纲,采用以启发、讨论为主,群体教学模式、三多教学模式、前置教学模式等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教师也得到了较好的教学评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012年03期 v.1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5 ]
  • 方剂配伍关系研究

    刘宏艳;

    方剂学教学应注重讲授配伍关系,方剂配伍关系涉及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药物与病邪之间的关系。其中,药物与药物配伍关系包括泻中寓补、补中寓通、涩中寓通、散中寓收、去性取用;药物与机体配伍关系包括阴阳互求、补肾泻浊、健脾祛湿、清镇与疏养、涩肠调气;药物与病邪配伍关系中包括行气与祛邪、清热与疏风。

    2012年03期 v.13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3 ]

讲座与综述

  • 李东垣制方用药特点及其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杨攀;袁振仪;

    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李东垣方药配伍规律、临床运用等文献的查阅学习,从制方用药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李东垣学术思想整理、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其研究进展,为系统研究东垣制方和临证经验提供最新资讯,并试图通过文献整理研究进一步探索发现东垣遣药组方和临床运用的新观点、新进展,以期达到丰富东垣学术内涵、传承其学术思想、提高用方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2012年03期 v.13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7 ]
  • 阳和汤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述评

    李德顺;胡作为;袁艇;王世友;田代志;周桢祥;

    <正>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有3亿人罹患本病,而且发病率还在增加,尤其是儿童[1]。西医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高昂的价格一直是医患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挖掘中医方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4,方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等组成,原

    2012年03期 v.13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7 ]
  • 从“毒邪”论治恶性肿瘤

    李超;樊巧玲;

    <正>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对于"毒邪致癌"机理认识的深入,解毒类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日益广泛。根据初步统计,在治疗常见恶性肿瘤方剂中配伍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者达30%以上[1],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中配伍使用攻毒祛邪类中药者近40%[2]。

    2012年03期 v.13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11 ]
  • 黄芪药材的发酵研究进展

    徐荣芳;薛慧清;闫润红;李艳彦;郭羽;刘必旺;

    通过介绍黄芪药材发酵中新活性物质、菌体自身、药材成分等药学方面的研究及黄芪发酵产物在增强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疲劳等多方面的药理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黄芪药材提供参考。

    2012年03期 v.13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1 ]
  • 胃肠激素在克罗恩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岳美颖;贾波;李晓红;钟强;

    近几年来,随着对克罗恩病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胃肠激素与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克罗恩病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2012年03期 v.13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3 ]
  • 论方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都广礼;陈德兴;文小平;陈少丽;

    现实中的事物从一种层面看具有异质性,从另一种层面看又具有同质性,是异质性和同质性的统一体。同理,多种多样的方剂也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统一。正确理解方剂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于认识方剂的本质,对方剂进行分类和比较,进而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和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2年03期 v.13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6 ]
  • 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近况述评

    卞玉群;李超;谭峰;樊巧玲;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多采用补肾方药治疗,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关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分析近10年来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模型以及补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机制研究文献,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借鉴。

    2012年03期 v.13 141-14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7 ]
  • 通脉灵治疗冠心病理法方药探析

    庄媛;黄亦琦;

    <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治疗方面,中西医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特别是中药因其疗效佳,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2012年03期 v.13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7 ]
  • 黄芪汤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姚东升;孙明瑜;刘平;胡义扬;

    黄芪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甘草和大枣组成,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对肝纤维化有着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对黄芪汤及其组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屡见不鲜,现通过对黄芪汤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黄芪汤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2012年03期 v.1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64 ]
  • 中医气郁体质与方药干预研究述评

    刘美之;倪诚;

    <正>当前医学模式正经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群体医学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转变。中医体质学历来注重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心身构成论"认为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是中医"形神合一"思想观的具体表

    2012年03期 v.13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44 ]
  • 补中益气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王闽予;吴美音;

    <正>补中益气汤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由李氏根据《内经》中"损者益之"之旨而制定,全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该方是李东垣研究脾胃学说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治劳倦内伤之法,也是补中益气法、甘温除热法、益气升阳法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

    2012年03期 v.13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384 ]
  • 论治法与功效的关系

    赵荣华;谢鸣;

    功效和治法是方剂学中两个重要概念。认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治法和功效概念的源流演变、二者在方剂分类史中的角色变化及其在"药-方-效-证"中的逻辑联系等,探讨治法和功效的概念内涵、两者相互关系及其辨识意义。

    2012年03期 v.13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5 ]
  • 《食医心鉴》食疗方剂中谷类作用的研究

    陈禹;

    食疗,即饮食疗养的简称,是指通过服用不同的食物或利用食物配合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以获得健康的一种手段或措施。中国食疗文化源远流长,典籍辈出。食疗典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按食物种类划分,记载具体食物的食疗作用,一是按疾病种类划分,记载食疗方剂的食疗作用,成书于唐代的《食医心鉴》属后者。通过对《食医心鉴》中含有谷类的食疗方进行整理、分析,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探讨食疗方剂的作用机理、临床效果,简要总结如何在临床营养宣教中利用中医食疗,治养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

    2012年03期 v.13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9 ]
  • 浅析中药药剂学和方剂学的关系

    蒋时红;刘燕;

    目的:探讨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的学科关系。方法:从方剂学和中药制剂学的概念范畴、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发展的条件和方剂学是中药药剂学得以发展的基础几个方面来探讨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结果:方剂学和中药药剂学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得以发展的条件,方剂学是中药制剂学发展的基础。结论:药剂学与方剂学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两个学科。

    2012年03期 v.13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3 ]
  •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在南非发展的基石

    袁振仪;雷玉娥;

    南非有应用草药治病的悠久历史,是最早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国家。针灸在南非深受百姓欢迎,中成药也在南非医药市场突显其需求量,以上皆表明中医药在南非面临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时机,促进中医药在南非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医药教育是中医在南非发展的基石。

    2012年03期 v.13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8 ]
  • 微乳在中药领域研发中的应用概况

    刘亚明;

    <正>微乳(ME)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黏度小,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液液分散体系[1]。目前,微乳制剂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方面,如采油、日用化学、涂料、纺织、皮革、农药、化妆品、食品及药品等多个领域。微乳液作为一种载药体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是指将中药中的有效

    2012年03期 v.13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2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山西中医学院方剂学学科

    <正>山西中医学院方剂学科于1986年由著名方剂学家王世民教授创立,是国内最早从事方剂学实验研究与实验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1986年王世民教授就率先以实验方剂学名义招收硕士研究生,并先后组织了两次实验方剂学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在王世民教授带领下,学科骨干刘亚明教授、

    2012年03期 v.1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6 ]
  • 下载本期数据